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援民所需解民所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11:38 中国西藏新闻网

  李国伟张岂凡

  根据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和中组部的统一部署,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自2002年6月起开始对口援助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

  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中粮集团对援藏工作高度重视,集团领导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到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中粮集团在必须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国分忧、坚决肩负起国家交予的各项使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援藏工作正是这样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他们多次强调,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中粮集团一定要尽心尽力地把援藏工作做好。只有圆满地完成这一政治历史使命,才能有力地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保障西藏的稳定和维护祖国的统一。

  为此,中粮集团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人员和援助资金的研究部署,先后选派了两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同志(第一批:王跃、白恩瑜;第二批:李国伟、张岂凡)到洛扎县开展援藏工作。从2003年到2005年,中粮集团在援助洛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逐步加大力度并多次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赴藏考察,专门对援藏工作进行调研和具体指导,既加强了中粮集团与山南地区、洛扎县的紧密联系,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感情,又有力地促进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西藏山南地委、行署和洛扎县委、县政府也特别珍惜中粮集团对口支援的大好机遇,不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援藏干部、在工作上积极支持援藏干部,而且在生活上也努力关心援藏干部,充分调动了中粮集团援藏干部的工作热情,为其施展才干、发挥独特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洛扎县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平均海拔为3820米,县内山高谷深,至今没有一寸柏油路,交通十分不便,这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全县人口仅1.8万,耕地虽有3万亩,但分布却非常分散,加之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洛扎素有“西藏自然灾害博物馆”之称),导致当地粮食作物产量不高,畜牧业产量不稳,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十分有限,是自治区区定高寒贫困县之一。近些年,虽然国家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西藏的援助力度,洛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全县7个乡镇无论是农牧业基础设施、道路状况、通水通电,还是办公环境、农牧民生活居住条件、思想观念、专业人材等等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和匮乏,政府各部门和各个乡镇都非常希望获得援助,由此可见,中粮集团的援藏任务相当艰巨。

  按照2003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做出的“援藏项目应突出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牧民生活这个重点”的批示和中粮集团领导的具体指导意见,针对洛扎县的实际情况,结合中粮集团的援助力度,在认真听取洛扎县委、县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深入思考,援藏干部确定了中粮集团援藏工作的总体思路:1、援藏工作应向农牧区倾斜,向农牧项目倾斜,创造条件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牧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现金收入;2、高度重视智力援藏,积极帮助洛扎县各阶层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思维束缚;3、在援藏项目安排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扶持当地重点产业,设立一批“造血”型项目,发挥其示范和拉动作用,实现援藏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在筛选、确定援藏项目以及决定资金投向时,援藏干部十分注意把握以下原则和重点:1、援藏项目的筛选和确定过程应公正、公平、公开;2、在项目类别上重点考虑安排“向国家争取不了,靠自已解决不了”的项目;3、在资金投向上突出“倾斜农牧、扶持产业、人才工程”等主要方面;4、强调援藏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

  明确了思路,工作上就有了目标和发力点。面对洛扎特殊的政治环境、恶劣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援藏干部牢记中粮集团的重托,努力克服工作中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以协助发展洛扎经济为已任,视洛扎为第二故乡,尽心尽力而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仅给洛扎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活力、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而且与县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真心实意地为当地农牧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使中粮集团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从2002年6月到2005年底,中粮集团累计向洛扎县投入援藏资金1355万元,内容涉及农业生产设施改造、基层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青稞白酒厂和开展各类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为洛扎的发展和切实增强经济的“造血”机能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实质工作。

  倾斜农牧服务基层

  洛扎地处偏远山区,县城气候寒冷,多年来干部群众吃菜基本上都靠从拉萨运进,不仅菜价高、运输损耗大,而且不新鲜。考虑到当地农牧民群众既无资金又缺乏蔬菜种植技术,在援藏干部的主持下,投资近80万元的“洛扎县蔬菜种植基地”已于2005年8月建成。目前,6个大棚已全部承包给农牧民经营并指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在2006年春节期间老百姓就吃上了大棚种植的蔬菜。该温室的建成投产将基本缓解县城“吃菜难”的问题,同时也使农牧民对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收益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按照最初的设想,它还将成为各个乡镇农牧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教学基地。

  为充分利用白酒厂烧酒的下脚料—酒糟而投资30万元的全封闭式生猪饲养厂准备在2006年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县城常年吃冻肉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观,农牧民不出县就可以就近学习生猪饲养技术。

  为了满足农牧民文化娱乐的需要、提升干部群众的生活品质而投资400万元的援藏项目—县礼堂在2005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目前,县里大型的会议都改在礼堂召开,平时还为广大群众播放电影。

  此外,在援藏干部的积极筹划下,先后组织改造了县城干部周转楼部分生活设施,添置了热水器等设备,为农牧区7个乡镇配备了电脑设备以及修建桥梁、新建村委会、维修农牧局职工宿舍、开办各类农牧民技能培训班等。这些项目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还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积极性,拓展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

  扩大交流培养人才

  由于洛扎的自然条件、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每年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各单位的用人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也相当匮乏,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为此,援藏干部有意识地安排洛扎各阶层干部群众走出大山、开阔眼界,与内地同行直接开展交流活动。

  2004年4月在第五届全国烹饪大赛上,由援藏干部组织培训的代表西藏参赛的“洛扎巾帼队”获得了团体银奖的佳绩;2004年11月,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援藏干部从70多名报名者中挑选了12名初中毕业生赴京参加为期一年的服务员培训,待学成返藏后,援藏干部还将为他们在山南和拉萨联系宾馆、酒店,使他们学有所用,走出洛扎去就业;2004年12月,西藏自治区烹饪餐饮饭店业协会在北京举行“藏餐美食节”,援藏干部为县民间艺术团争取到了赴京助演的机会并且参加了在藏历新年前夕为驻京藏族同胞举行的歌舞演出;为了给普通教师创造直接与同行交流的机会,2005年4月援藏干部积极组织县中学和完小的4名藏族汉语教师赴京与北京景山学校开展汉语教学交流活动,对开阔视野、丰富汉语教学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2006年援藏干部还将继续安排各乡镇干部分批赴北京、上海等地参观考察。

  由援藏资金投资200万元的教育基金楼已于2004年底建成并交付县教育局管理使用。基金楼的铺面房已全部出租,每年收回的15万元租金将直接用于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2005年县教育局使用该笔基金6万多元直接资助了104名贫困学生。

  援藏干部还与县中学开展合作,在初中学生中开设饭店服务员培训班和藏画班,受到在校生的热烈响应。为了培养青稞白酒厂专用人才,援藏干部还选送了酒厂部分农牧民职工和财务人员到北京牛栏山酒厂进修相关业务。

  培植产业增强后劲

  洛扎的高山雪水清冽甘甜、所产青稞品质优良,因此当地素有酿酒传统。在山南,洛扎的白酒、清油和粉丝是相当有名的土特产品。

  2003年,在第一批援藏干部组织策划和牵线搭桥之下,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的总经理李怀民先生来到了洛扎。在实地考察了洛扎的基本情况后,特别是被中粮集团援藏干部艰苦创业、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所感动,他当即拍板同意与洛扎县政府及援藏资金共同注资350万元将以前民间作坊式的老酒厂重组改造为“西藏高圣酒业有限公司”,同时引入北京牛栏山酒厂著名的清香型“二锅头酒”酿造技术。新酒厂将生产、销售“高原情”牌清香型和浓香型两大系列白酒产品。

  2004年底第一批援藏干部离开洛扎的时候,酒厂已基本建成并在北京牛栏山酒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试生产。当亲眼看见4000多斤白酒出锅的时候,着实让援藏干部和洛扎的干部群众兴奋了一阵子。但冷静下来之后,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接踵而至,例如:缺乏管理酒厂的经验、烧酒的工艺需要根据洛扎的气候进行调整、烧出的白酒品质有待提高、工人需要技术培训、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包括财务、电工、锅炉工等)、缺乏流动资金、无法组建管理团队等等。

  在接手酒厂的经营管理后,第二批援藏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目前在相对偏远落后地区工作,但援藏干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一定要与内地相对发达地区保持一致,不能因此而降低标准,这样才能通过带动和示范作用为受援地区带来新的活力和正面的影响。同时,还要力争跳出白酒行业自身发展的一些瓶颈,以全新的经营理念来指导酒厂的实际运作。

  首先,援藏干部对当前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特别是对在西藏地区销售的白酒品牌、目标客户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调查,客观地分析和对比出洛扎酒厂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其次,援藏干部加大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力度,范围涵盖白酒生产、营销策划、品牌建设、广告投放、企业管理等等内容,他们还经常虚心向内地相关人士请教。经过近半年的边干边摸索,援藏干部终于对西藏白酒市场的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地区和产品自身特点进行了细致而又恰当的评价,对产品定位、消费定位和生产定位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并最终制定出了既符合西藏白酒市场特点又切合酒厂自身实际情况的经营原则和思路,使酒厂的经营逐步走上正轨。2005年8月,经过援藏干部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准备,酒质和口感一流、包装设计极具西藏文化内涵的“高原情”牌52度浓香型白酒终于面世,在一系列品尝、推介和接待活动中受到了山南地委、行署、中粮代表团和洛扎县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山南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上初步站稳了脚跟,也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目前,西藏高圣酒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山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52度浓香型白酒还被列为山南地区重点扶持的四个产品之一。在2006年,援藏干部还将进一步规范酒厂的经营管理,设计生产、销售流程,争取银行贷款,加大销售力度,扩大产品覆盖范围,争取实现销售过百万的目标。

  树立形象稳步迈进

  中粮集团援藏干部充分认识到援藏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做好这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他们一边注意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援藏工作经验,一边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分别制定了《中粮集团援藏干部在藏工作期间日常管理规定》、《中粮集团援藏项目的确定和管理规定》、《中粮集团援藏资金管理使用规定》以及《中粮集团援藏干部工作费用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使援藏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度化建设,明确各项要求,减少工作随意性,排除外来干扰,保证援藏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中粮援藏干部经常围绕“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在藏得什么?离藏留什么?”进行思考和讨论,特别是自2005年2月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坚持“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缺氧不能缺精神、艰苦不能降标准”的援藏精神,注重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在雪域高原树立起“政治坚定、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的援藏干部形象,在山南地委、行署和洛扎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中粮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为洛扎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当地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洛扎实际又有中粮特色的援藏工作新路子,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印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