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奉贤“小娘舅”善解百姓疙瘩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13:45 新民晚报

  说起调解干部,给人的印象大都离不开一个“老”字,人们普遍尊称他们为“老娘舅”。其实,这些年随着本市社区建设的发展,小字辈的调解干部已开始大量涌现。在奉贤区,共有347个村、居委会建立了调解组织,拥有1500余名调解干部,其中约30%是“小娘舅”。昨天,记者在奉贤区就见到了几位活跃在村镇基层的“小娘舅”。

  村里的“女包公”

  庄行镇叶家村调委会主任顾淑兰才30岁,她原先是村里的“孩子王”——村幼儿园的老师。前些年,村民推选她进了村委会,从此与调解工作结上了缘。

  叶家村有两个生产组的部分土地被一家企业征用了。听说这家企业的效益好,被征地的两个生产组的不少群众都想进企业工作,结果与企业发生了纠纷,一些老人甚至将通往企业的道路也堵住了。顾淑兰获悉后,立即赶到现场,先做村民们的工作,终于平息了村民们激动的情绪,让出了路。接着,顾淑兰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已恢复生产的企业,建议企业招工时优先考虑被征地的村民。这一建议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一部分村民如愿进企业就职。

  近两年来,顾淑兰共调处各类纠纷40余件,被村民们称为“我们村里的‘女包公’”。

  化解纠纷除心病

  38岁的李卫东,金汇镇李家村调委会主任。李卫东从18岁起就在乡村中从医,是一名乡村医生。在近20多年的看病送药中,他的热情与善良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与村民们的关系十分融洽。2001年,他走上调解岗位后,仍旧以治病救人的热情来调处村里的纠纷。

  去年8月上旬,台风来袭,吹翻了村里一家企业的厂房,一名13岁的孩子不幸被压身亡。由于双方在赔偿问题上达不成协议,以致引发纠纷。悲痛欲绝的孩子父母每天带着20多位亲属到厂里讨说法,妨碍了厂里的生产,也给村镇地方平安带来影响。

  村里为此成立了调解小组,李卫东主动承担了接待当事人亲属的工作。他以一个医生的细心,安排好当事人亲属的日常生活,关心他们的起居,为他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帮助,渐渐赢得了孩子父母及亲属的信任,表示愿意听从这位“小娘舅”的调解。就这样,经过李卫东半个多月的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事后,孩子父母专门来到村调委会,向李卫东等调解干部致谢。

  “看病和调解,其实是相通的。看病能为人解除生理上的病痛,而调解则能去除人的心病。做过医生的人来做调解工作,更有与村民感情上的优势,说话有人听。”昨天,李卫东这样说道。

  科班出身有功底

  万卫华,今年还不到30岁,与顾淑兰、李卫东不同的是,她是“科班”出身——法律本科毕业。1999年,她跨出法律院校的大门后,就来到奉城镇担任调解干部。凭借着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她在调解实践中树立了不畏难、求创新的工作风格。

  奉城镇的袁某等6位居民是一家公司的债权人,因公司资不抵债,公司股东夏某主动提出承担债务并自愿将其个人房屋进行抵押。在万卫华的调处下,双方达成了“以物抵债”的调解书。然而,协议签订后,债权人之一的马某却放弃协议,另行向法院起诉追讨债务。因而当袁某与夏某履约完毕后,却遭遇了法院下达的查封裁定,致使袁某等人的权益受损。

  作为调解人,万卫东感觉法院对这起债务纠纷案的调解协议理解有误,便向法院提出了不同意见。经过沟通,法院及时解除了查封裁定,从而使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维护。

  本报记者郑裕利通讯员施妍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