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杨陵“一村一品”崛起农业“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1:30 三秦都市报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专业村、奶牛养殖专业村、无公害果蔬生产专业村、畜牧养殖专业村、民俗生态村、西北最大的锣鼓生产村、商业贸易专业村……仰仗全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了杨陵鲜明的特色。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2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00多元,年均递增10%以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教授包村指导产业发展

  在杨陵区内既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技术职业学院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又有全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优势,但区内农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有限。2000年,杨陵区提出了“科技兴杨”的目标,建立“校村共建”关系,区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技术职业学院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联合,成立了产业发展校村共建包村组,先后有100余位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与71个村建立包村发展产业的关系,对各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承包。专家教授除在学校上课外,其余时间则大部分忙碌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指导农民发展产业。

  建成30个文明生态村

  4月22日下午,大寨乡官村村委会门前,正在举行“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文艺演出,村委会办公室外面,悬挂着官村新村规划图。村支书魏天恩向记者介绍说,新村规划占地280余亩,计划到2010年全部完成,新村分为三个功能区:小麦良种培育基地、村民居住消费小区和奶牛养殖小区。到2008年底,他们要实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目前,杨陵区已投入1436.17万元,建成文明生态村30个。副区长徐永厚告诉记者,他们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区所有农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贫困户全部住进了新房

  在杨村乡夏家沟村入村的第一条巷道里,宽敞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新房装饰精美。73岁的贫困户张清喜和老伴想不到他们会在这里安家。过去,两间破败不堪的茅草房陪伴了他们几十年,前两年,媒人给儿子介绍对象,可姑娘进门一看就走了。2004年,区政府给张清喜补助了整整一万元。在村干部和亲戚邻居的帮助下,盖起了3间高大明亮的平房,还通上了自来水。冬季搬进新家后,今年春节,媳妇便娶进了家门,儿子也出门做了电焊工。

  在杨陵区,像张清喜这样的贫困户,共有210户,其中有五保户、孤儿、重伤残人员、危重病人、智力障碍等弱势困难群体。在政府的救助下,他们已全部搬进了亮堂堂的新家。平均每户受救助7000元左右,最多的达到了1.3万元。本报记者 冀晓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