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村劳动力如何在“家门口”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8:52 山西日报

  我省目前还有近500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随着大量农民工的不断涌入,不少城市的吸纳能力已大为降低。怎么办?

  与一位乡镇书记的对话

  春耕时节,记者采访了某县为赴京务工农民举行的欢送仪式。目送着一个个农村青
年怀揣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乘坐大巴车而去,记者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接下来在对该县一名乡镇书记采访后,却促使记者对农村劳动力走进城市务工现象进行了一番重新思考。以下就是我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记者:听说你们县的农民不光打工上北京,还到了上海、天津、太原、临汾等大中城市。

  乡镇书记:是这样的。我们县的农业部门做过统计,目前,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其中外出经商、务工的占到近八成,本地转移的占两成多。这一统计结果让人欣喜之余,又有了一些担忧。

  记者: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是件好事,你又为啥担忧呢?

  乡镇书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的确好处多多。可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我们县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的比例明显失调,“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国家强调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可大量农村劳动力都涌向了城市里,留在本乡本土的越来越少,新农村靠谁来建?再说了,城市的吸纳能力也有限度,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后,竞争日趋激烈,工作肯定越来越难找。

  记者:这的确是个问题。你既然意识到了,是不是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乡镇书记:近两年来,我们乡党委、乡政府支持村里的“能人”们建起了砖场、铸造厂等好几个企业,吸纳了二三百名农村劳动力,让他们不出乡、甚至不出村就变成了企业工人。但我们提供的本地转移就业岗位还是太少,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还是选择了到城市去打工。

  引导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这位乡镇书记谈到的现象不是个例,在全省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日渐显现。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有关专家提醒说。

  省社科院经济所农村室主任韩东娥告诉记者,实践证明,走进城市打工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助于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长见识、掌握技能,也有助于推进城市建设,为城市带来更大的繁荣。但前提是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字。

  事实上,正是由于缺乏对度的很好把握,大量农民工相对集中地涌入了大中城市,致使不少城市在人口、就业、教育、居住、环卫等方面的负荷陡然增大。以就业为例,据国家发改委预计,我国今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城市里需要就业的人群本已十分庞大,农民工的加入,无疑让城市更加不堪重负。而在技能、文化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的农民工,要想在城市就业中分得“一杯羹”,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据省农业厅透露,我省目前还有近500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在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的状况下,完成这一任务十分艰巨。该厅主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科教处处长田伟认为,必须坚持异地转移、就地转移“两条腿走路”,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才能确保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广开农民工的就业门路。

  田伟认为,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一是有利于避免人口过于集中的问题,减轻城市发展的压力。二是就农民自身而言,就地就近转移减轻了竞争压力,有利于充分就业;缩短了转移距离,节省了来往费用等,就业成本大大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务工的同时,可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就业呈现出较强的兼业性;令进城农民工“头疼”的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问题也可得到妥善解决。三是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留下来后,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当地转移就业容量

  前不久,记者在文水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大力发展化工、铁、玻璃、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在本县范围内就近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6万余人,仅振兴化工厂一家就吸纳农村劳动力2000余人。而同为劳务输出大县的我省某县,则与文水不同,农村富余劳动力一直以外输为主。即将启程到省城某汽修厂打工的该县农民小李对记者说:“其实我也想在老家找个活干,可像样的活不太好找,赚的钱也少。”

  采访中,专家们向记者表达了一个共同观点: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心甘情愿在“家门口”转移就业的关键,是要扩大当地转移就业的容量,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劳动力就业岗位。

  专家建言,首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需要引起各地注意的是,应当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的重点,放到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这样就会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其次要积极发展小城镇,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小城镇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是乡镇企业规模经营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基地。要积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三是各地政府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调整投资结构,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并且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利用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多建设一些能够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中小型项目。

  范非(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