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高位截瘫者街头摆摊量血压 邻居暗中约定常光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00:22 现代快报

  她叫尤银红,她高位截瘫,她被街坊邻居惦记着,她不愿做“笼中的鸟”,她在路口撑起大棚伞,摆了个量血压的小摊子,这个路口就是她的“森林”。街坊邻居们有个“爱心约定”:要经常光顾尤红银的大棚伞。这个“爱心约定”默默呵护着她细腻的感情。慢慢地,尤银红感到坚守“大棚伞”已经是一份对街坊邻居的感念和责任。

  被惦记的“街头名医”

  4月13日上午,没有阳光驱散霏霏细雨带来的寒冷,扬州市北柳巷72岁的吕秀霞老人有点失望,在萃园桥集贸市场内的三岔路口,她没有看到那顶熟悉的大伞和端坐在伞下的尤银红。

  隔三差五到大伞下量血压是吕秀霞老人三年来的习惯,而且有这个习惯的不止她一个,三年来,周边的居民不间断地“光顾”那顶大伞,有的甚至会穿过大半个城区赶过来。

  吕秀霞老人惦念的尤银红今年38岁,是个高位截瘫残疾人,人们都说她细心周到,爱说笑。

  第二天,天气稍有好转,尤银红和她的大伞出现了,大伞下一张小方桌,桌上摆着一副血压计,桌子后面的尤银红笑呵呵地看着来往的行人,右边停着三轮车,左边几张小凳子。量次血压5毛钱。

  “今天来啦?还是很冷呀!”蹬三轮的刘长根打招呼。“冷也要来呀,新民路王大妈这几天血压不稳呢。”尤银红抬头看看天,冷风刮得大伞呼啦啦地响。

  清晨的农贸市场嘈杂起来,尤银红的大伞把熟识的街坊邻居们招引过来。“来,外套脱掉,伸出一只胳膊,不要受凉了。”扎绑带,戴听筒,屏住呼吸,加压,把脉,尤银红热络熟练。“血压有点高,买的药坚持吃啊。”“等一下,我把高低压写下来给您带着。”“好的,把菜搁这儿吧,我帮您看着……”

  一个上午,尤银红坐在大伞下“接来送去”,看着集贸市场的人流逐渐稀疏,她挪动了一下坐姿,感到腰背酸痛,她想快点回家。由于双腿瘫痪,整个上午,尤银红没有办法上厕所,渴了不敢喝,饿了不敢吃,尤银红笑称自己苦练三年,自控能力超强。

  不做笼中鸟的残疾人

  尤银红的家在四公里之外的连运小区,每天凌晨四点半,连运小区祥运苑18幢103室会准时亮起灯,那是尤银红在做“上班”前的准备,两个小时后,丈夫将她抱到楼下的电动三轮车上,她驱车赶往萃园桥集贸市场。

  此时,在东距萃园桥两公里的皮市街,尤银红72岁的老父亲尤传家也正用三轮车将她的大伞和桌椅载到萃园桥,因为父母的家离萃园桥较近,三年来,老父亲默默支持着尤银红的“上班”。

  每天早上尤银红的老父亲会帮她撑起大伞,把她抱到椅子上,中午再帮她收伞,把她抱回电动三轮车上。

  尤银红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高位截瘫,费尽周折后才得以入学,之后她一直读到高中,成绩始终很好,但她不能考大学。高中毕业后,尤银红当上了一家工厂医务室的医护员,也就在那个时候,她掌握了基础医务知识,2000年,由于厂子不景气,尤银红失业在家,虽然可以领到每月120元的低保,但她不愿“像鸟一样被关在笼子里”。

  尤银红看到街头有量血压的小摊点,“我懂这个,我想试试。”2002年年底,尤银红在丈夫的帮助下怯生生地在萃园桥集贸市场摆了一张小桌子,第一天有了五毛钱的收入,尤银红欢快起来,她找到了“工作”。

  三年多过去了,尤银红成了街头坐堂的“名医”,每个月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她自信起来:“这三岔路口就我的‘森林’,我不是笼中的鸟。”

  街坊默守“爱心约定”

  吕秀霞老人家里有一台电子血压仪,还有一只普通的血压计。但她每周都要光顾尤银红的大伞。这让尤银红感到纳闷:“吕大妈这是为啥呢?”4月6日《扬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揭开了谜底,吕秀霞老人与周围的许多人“秘密约定”要经常“光顾”尤银红的大伞。街坊邻居不愿说破这个秘密,她们在呵护尤银红细腻的感受,报道赞誉“小小的血压计测量出人间的温情和关爱。”

  吕秀霞老人笑呵呵地说:“小尤不容易,常去看看,都有感情在里面。”

  看到报纸那一天,尤银红心里沉甸甸的,眼泪一直在眼眶内打转儿,她想起了一位退休干部骑半个多小时自行车赶过来量血压的情形,回想新民路的王家铭老伯说的话:两天不来这里,心中就空落落的。

  天冷了,有人会给她送来棉衣和帽子;天热了,有人给她送来西瓜、茶水……这是这些热心的街坊邻居,给了尤银红希望。

  渐渐地,尤银红感到坚守她的大伞是一份感动和责任,天气不好的时候,有人劝她:“没人来啦,就赶快回去吧。”尤银红说:“不急,只要有需要的人,我就在这儿等他们。”

  有希望就会有幸福

  在尤银红的记忆里,2003年在扬州市展览中心,全场300多名各界人士的掌声是给她的,她获赠了美国贝林先生捐赠的轮椅,在那张市委书记季建邺亲自为她推轮椅的照片上,尤银红笑得很灿烂。

  这一年,尤银红享受到了市政府的安置房,她家被照顾安置在有50多个平方的一楼,回想以前只有十几个平方的“窝棚”,尤银红感觉像做梦,只要一进家门,她开口就想乐。“上班”空闲的时候,尤银红会打量街上的孩子,听见有孩子叫“妈妈”,她就眼圈发红,她想要个孩子,想着做妈妈的感觉,但自己都不能照顾,怎么照顾孩子呢?面对经济压力和自身状况,尤银红只能选择不要孩子,她不想再拖累更多的人了。“现在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我很满足了,”尤银红说,“少了两条腿,做人不能消沉。要实现一点自我价值,不能对社会抱有偏见。”尤银红有着支撑自己的信念。2006年春节,扬州市副市长王荣平到尤银红家慰问,尤银红的丈夫赵如明拿出一本《活出人生的滋味》让王荣平赠言,王荣平即兴写下:“自强不息,精彩人生。”

  一个人的时候,尤银红会想很多,她想,什么是幸福?有希望就是幸福吧。(快报记者杨明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