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特产之村竞风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0:24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为农业大市,北流孕育出许多特产之村,农民依靠特产种植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最近,笔者走访了北流的几个村镇,采撷到几组农民增收的镜头,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心情。

  ■一担菜筐,盛下金色收获

  在圭江河畔的民安镇兴上村,是一丘丘、一垄垄平整得像绿地毡一样的枸杞菜地。
微风吹来,菜浪起伏。这里是北流有名的枸杞菜之村,全市大约70%的枸杞菜产自这里。

  瞧,妇女手执镰刀,镰刀在菜叶间飞舞,她们将割下的枸杞菜一把把放入菜筐。男人穿梭在田垄里,将一担担枸杞菜挑到公路旁卖给菜贩。在兴上,每到枸杞菜大收季节,田边地头热闹非凡;村民割下枸杞菜,数着白花花的票子,个中滋味只有菜乡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

  兴上村的枸杞菜,的确让农民得到实惠,全村18个小组都种枸杞菜约800亩,年纯收500万元。种植枸杞菜最多的是桥头组,约150亩,几乎家家户户栽种,其中赖振琼户是种植最多的农户,年收入2万多元。白鸽坡组的陈兆旭户也种了2亩多,年收入近2万元。

  兴上村的枸杞菜,栽种在圭江河畔冲积平原上,沙土松软、土壤肥沃,生长周期短而且杆长、叶大、质嫩,30至40天可采收一次,一般亩产都有一万公斤以上,大多销往北流城区和玉林、梧州和广东的一些城市。

  ■一担竹箩, 挑出富裕生活

  北流竹箩,密实、坚固、耐用而又精致。这种竹箩,大多出自北流的产竹村——平政镇石梯村。

  石梯地处圭江源头,山水灵动,竹子品质天然优良。自宋代起,石梯竹子便闻名两广。如今在石梯除农田外,几乎没有什么闲置的土地,除了竹子还是竹子,郁郁葱葱的竹子长满山峦和河边。旧时便有“粜不尽的扶来谷,砍不尽的石梯竹”之称。千百年来,石梯人靠山吃山,满河满坡的竹子是大自然慷慨的礼物。不过,传统的石梯人也仅靠竹编及砍竹卖增加收入。

  这几年,随着特色产业的蓬勃兴起,石梯的竹编产业发展较快,村民们靠竹编过上了富裕生活。

  这是不争的事实,黄崇安家有10多亩竹林,今年开春,便做下一批竹箩,本来等到水稻收获季节之前挑到圩上卖,但还未出4月,他家的竹箩便被抢购一空,每年竹编的收入就在5000元以上。石梯的大箩小筐便变成白花花的票子。每逢圩日,石梯人便挑着大筐小箩出现在北流的各大圩镇的集市,当一担担竹箩变成现成的钞票,石梯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村支书陈达保介绍,石梯种植竹林的面积接近1000亩,农民靠竹编及砍竹卖的收入相当可观,一般家庭每年都有三五千元收入。邻镇的农民企业家谢振生在广东深圳创办竹芒编公司成了“飞蝶大王”,石梯许多有编织手艺的青年进入他的公司成了技术工人。

  ■一担藤箕,装下富民希望

  别看小小的细细的红薯藤,对于西埌镇石埌塘村的部分村民来说,靠它走上了发财致富之路。

  初春季节,在石埌塘村的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农民,用大大的藤箕装着刚从地里收下的红薯藤叫卖,一担担红薯藤摆在公路两旁,形成一道绿色亮丽的风景。

  石埌塘的田野地势广阔,盛产红薯藤。这里的农民有传统种植红薯藤的习惯,被誉为北流的红薯藤之村。其种植的红薯藤倍受市场青睐。但石埌塘传统种植红薯藤仅是为了维持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石埌塘的村民逐渐用科技栽培红薯藤,并形成基地。如今的石埌塘成为北流种植红薯藤的专业村,一些农民不用外出,守在家门种红薯藤,尝到了甜头,村民罗盛红年栽种红薯藤2亩多,年收入近万元。

  石埌塘的红薯藤,据说营养价值比别的地方的红薯藤都高。其鲜嫩、甜脆,是养猪的上好饲料。因此,外地商贩也瞅准发财机遇,到红薯藤大收季节蜂拥而至。有时候把摆在石埌塘公路两旁的红薯藤抢购一空。石埌塘的红薯藤最远销到湖南、江西等地。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