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博客进入速朽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1:25 法制周报

  中国博客批判 之一

  我们还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时候,关于中国博客的争议就需要爱思考的人们直面。

  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说,“信息传播是人的延伸。”作为时尚便捷的信息传播模式,博客这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对自由、率性的渴求,因为有了这种传播方式,过去
叹息只能当看客的人们不禁让人惊呼“人人有权传播时代”真的到来了。

  但是,我们要且慢狂欢。因为,仅仅4年(据传,中国的博客现象起源于2002年),曾经流行的博客时尚因为与道义、法律底线的双重冲撞,徘徊在一个十字路口。

  中国博客何处何从?中国博客有没有未来?自本期始,本报“最新视点”栏目将对中国博客现象分3个主题进行系统而又犀利的批评与反思。

  中国博客面临速朽

  4月13日,多家媒体用较大的篇幅全文刊登了一则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涛的公开声明:“前段时间某博客上发表的所谓揭露我个人隐私的文章……其中虚构和不实成分伤害了我和家人的感情……”她指出,这些文章内容纯属子虚乌有,她保留追究对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周涛指的是,日前某自称周涛大学同学的重庆某主持人在其个人博客上披露了周涛的所谓“校园往事”和“两段婚史”。

  据报道,周涛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对所谓“两段婚史”的博客文章和报道感到很无聊:“那篇博客从开始就很可笑,说的一些事情与真相相去甚远。我做主持人已经十多年,希望大家能多关心一些别的事情,而不要再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炒来炒去。”

  仿佛一个转折,只走过短短4年的中国博客却有了许多具有标志性或转折意义的事件。如果我们稍加梳理,就很容易发现,博客已从3年前以木子美为代表的靠自我暴露赚取眼球发展到靠暴露他人隐私增加点击率的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还有,博客这种时尚的交流方式与平台还变成了某些人的口水战阵地。快意恩仇式的恶意诽谤、非礼中伤,使得本应该是严肃的圈内论辩赛衍变为全民的“泼水”(口水)节。不屑于其中趟浑水的一群曾经的“博客”,纷纷“告退”,高小松、白烨、陆天明等一批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文化娱乐人士将自己的博客关张后拂袖而去。

  虽然理由各有不同,但如此多的知名人士几乎同时选择了逃离,说明生长于中国的博客仅仅4年之后就面临着生命的拷问与速朽的尴尬。

  跳脱衣舞的泼妇?

  与西方国家了解博客是从德拉吉报道克林顿

性丑闻事件及9·11事件的博客即时报道不同,中国人真正了解博客并大面积接触博客则是缘于木氏女人的蓄意暴露的私人性体验。 2003年一个以“木子美”为笔名和网名的女性网络写手在“博客中国”发表性爱日记《遗情书》。短期内,博客访问量激增。就这样,身体纪录与自曝隐私成为博客在中国的另类主旋律——中国博客给大众的印象则更多的是隐私、裸露、窥视的集散地。

  “中国博客,让我想起一个贴切的比喻——一个边跳脱衣舞边出粗口的泼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杨大文说,脱衣舞的例子已经够多了,从“妈咪”木子美到紧随其后的竹影青瞳、流氓燕及芙蓉姐姐、芙蓉大娘等,后者的代表就是最近的韩寒的“文坛最后都是祭坛,文化圈到最后都是花圈”的惊世言论了。

  “博客就是个人负责的黑板报。”善打比喻的知名社会活动家司马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这块黑板报写些什么、怎样写、写给什么人看等等所有决定权全在自己手里,没有人把关,也没有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然,博客里就少不了出位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爱说假话人制造的谣言,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说的狂言,为了出名不惜用身体写作者的淫语秽言”。

  “有人愿意脱裤子就有人愿意当看客。”司马南说,此时如果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喝一声,这样的表演就可能继续甚或被效仿。譬如,自木子美事件后,那个打上木氏烙印的网名叫竹影青瞳的人靠情色写作,周点击量达到了13万人次。中国人的看客心理在博客里又一次表现得淋漓尽致。

  知名社会学家巩胜利说,中国的博客一开始就是食垃圾长大的。没有经过食品消毒,没有营养的均衡配置,喂养出来的难道不是畸形的怪胎。 “与国外某些崇尚精英式博客不同,中国博客很多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开设的。在欧美,最受追捧的往往是那些精英阶层的博客或很具实用价值的博客。” 巩学者说,博客疗法成了现代美国患者的新时尚,成为集体治疗的一种新方式。据估计,目前有1500万美国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近一半的博客人都将博客当成一种疗法。两相比较,答案很明了。巩学者说,同样的载体,不同的内容,效果当然不同。譬如,博客好像一个容器,我们用它装色情、暴力与攻讦等垃圾,他们则把它插满温情、博爱与信任的玫瑰。

  速朽博客尚有自新之路

  从自我暴露狂到叫卖别人的隐私,从无门槛的全民办报(黑板报)、全面开评到全民开骂、全民群殴,中国的博客从一个拐点走到另一个拐点。

  中国博客的4年,只有2004年相对风平浪静——2002年开局,2003年木子美用性体验增强了人们对博客的直观感受;2005年,除了 “一个视频舞女的身体日记”算是对木氏鼻祖的纪念外,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力邀名人开博成为博客界的大事件。董路、徐静雷成为名人开博客后“成绩优秀”的代表;2006年,周涛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与几场不欢而散的论争之后,问诊博客成了媒体不约而同的判断。

  “中国的博客如果不在自律中自新,那么它无法摆脱速朽的宿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杨大文说,自新首要从自恋、自我、自私中摆脱,拓宽博客的辐射作用,不断开发博客的潜在能量。

  如何规范隐私披露、窥视与被窥视、谩骂、虚假信息发布等现象。中国博客创始人的方兴东认为,博客要划归传统媒体的监管体系。

  “虚拟世界”有时如一面镜子,能很好地观照现实。司马南说,什么样的人格决定什么样的博“格”。“当然纯粹靠自我约束不行,靠自然净化其效果也值得怀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游戏规则才是治本之策。”司马南慢条斯理地总结道。

  本报记者 李 敏/文

  博客七大病状

  中国的博客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以下七大病状:

  流言当道——感冒

  流言本应止于公开,可是博客的出现让流言兴于公开。“徐韩恋”的受关注,也许正因如此!所谓“各抒己见,越描越黑”。这个现象还极具传染性,如感冒病菌般。此为第一大病。

  鱼目混珠——白内障

  博客中鱼龙混杂,而信息量之大亦是前所未有,消耗了阅读者的大量时间。但受众苦于无法看清,就如同患了白内障般,也就只好认命了。此为第二大病。

  众口铄金——高血压

  博客世界信息的真实性,那是相当值得推敲啊!虽然零门槛的制度让所有国人都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但似乎也为人性的险恶埋下伏笔。央视名嘴周涛也因此而不堪其扰。这种“无中生有”的伎俩,往往让人血气上涌。所谓“积毁销骨,众口铄金”!此其第三大病。

  非礼“才”视——色“氓”

  博客中的个人隐私描写,最大程度的激发了人类的窥私欲。孔子的“非礼勿视”,到现在 “勿视”没了,就只剩“非礼”了!此其第四大病。

  无病呻吟——自恋狂

  博客沉迷者往往沉迷于自我世界,执着于个人情感宣泄。弃家国于不顾,心中只想“断肠人在天涯”。甚至丧失个人信仰与追求,不思进取靠自恋支撑。此其第五大病。

  臭味相投——狐臭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小人之交,同而不和”。在博客中臭味相投者,往往喜欢拉山头占地盘。韩寒与白烨两位,也可算是此中高手了。其实看似团结一致,实则将国人 “三人成虫”国民劣根性再次发扬光大了!而且见到自己臭了,也就看不得别人香了。此其第六大病。

  “看客”心理——心理变态

  博客中的某些“英雄”,往往以“仁义道德”的口气“哗众取宠”的心态,危言耸听。让本就缺乏冷静思考习惯的国人,头脑发热。国人的“看客”心理,也在博客中出现了几何数的膨胀。所谓“枪毙远不如砍头过瘾”!此其第七大病。

  本报记者 李 敏

  本报实习生 李 季/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