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语文备考冲刺之实用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07:1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五一”大假结束,广大考生都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今日,来自树德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双流棠湖中学的3位名师将根据各自所在学校的复习进度,为广大考生提供最具实用价值的复习建议和经验。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比较稳定的部分,自恢复高考以来每年必考。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对策是:文言虚词下苦功,文言实词不放松,课内文言打基础,课外阅读做补充
。高考越来越近,作文这个长线项目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作文千万不能丢下不管,在最后阶段,树德中学邓文光建议考生可以从技术层面对作文做一些短小的训练和思考。双流棠湖中学杜宗平将为广大考生讲解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备考策略。

  热线86613333-1继续为您开通,请将建议或问题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答复。 本报记者 刘润智 王冕 郭晶晶

  别丢下作文

  树德中学 邓文光

  高考越来越近,作文这个长线项目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作文千万不能丢下不管,最后阶段,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对作文做一些短小的训练和思考。

  一、关于考试作文

  考试作文是考查水平,因此要力求稳妥,不要写一些怪异的文章,我们对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不能随意置话题于不顾;考试作文要在短时间做评判,因此,好的标题,好的开头,清楚的层次结构,鲜明的中心,迅速的入题就非常重要;考试作文是很多作文集中评阅,要避免老师的“审美疲劳”,就需要富有文采的语言、新颖的材料和精妙的构思。此外,卷面的整洁、书写的清丽都会影响到我们作文的评分。

  有真情实感容易得到老师的认可;对社会热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容易得高分,虽然考试作文要力避热点,但我们如果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看待或能够深层次去思考社会热点问题,且又自然地入到话题中去,那是很好的选择;用老师熟悉的材料论证问题,比如教材中的内容,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二、关于辨证分析

  作文要深刻,辨证分析不可少。

  具体地说,我们要注意下面几点: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二,要注意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要注意换位思考;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注意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关系;要认识到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避免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内因是变化的关键,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写作中要避免观点的绝对化,要注意语言的分寸,要注意从多角度看问题,在中心论点论述中或论述结束后,可以用少量篇幅适当地从反面进行一些论述和思考。

  三、需注意的问题

  1.审题要仔细。要看清楚题目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因为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2.构思要耐心。不假思索就下笔,肯定写不出好东西,我们要花上几分钟,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去写,当然必须合乎作文的要求。

  3.谋篇要出彩。题目出新,或化用名言,或使用修辞,做到委婉含蓄,形象新颖;开头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或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形象入笔,渲染气氛;结尾要么画龙点睛,发人深思,要么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要么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4.文体要固定。要写什么像什么,议论文议论要深刻,行文要有层次,记叙文人、事要清楚,情意要真切,叙述要有波澜,散文要做到“形散神聚”。

  5.思想要积极健康。内容要有所限制,不要触及敏感话题。

  6.语言要有文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适当使用有时代特色的词汇(不要太前沿),多引用,适当使用名言警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在写作中注意细节描写,要做到以情动人。

  7.主旨要鲜明。文章的话题或关键词要如主旋律,多次“响”起,特别是开头、过渡及结尾几个地方,一定要考虑这一点,当然,再一次“奏响”主旋律时,不变中要有变,否则就会显得很呆板。

  8.层次要丰富、清楚。在写作或编写提纲时,一定注意要“拉”出层次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行文有变化,文章有厚度。为了拉出层次,我们在段落的安排上要避免首、腹、尾三段式结构,我们应该多分几个自然段。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能显出行文者的成熟老练,同时它还可以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9.话题要扣紧。文章前后中心不统一是很可怕的事情,为此,写作前一定要想清楚,这样才能写清楚,如果偏离话题,一定要“扭”过来。

  10.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字数要超过规定字数100字左右,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修改时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注意细节,才可能完美。

  文言文阅读应注意四点

  成都外国语学校 唐有益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比较稳定的部分。具体表现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必考。我们的对策是:文言虚词下苦功,文言实词不放松,课内文言打基础,课外阅读做补充。

  一、文言虚词下苦功

  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每一种用法后面都附有例句。文言虚词是古汉语中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的意义和用法一般都比较固定。我们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对每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务必做到了如指掌。在总复习阶段,让学生再重温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文言实词不放松

  文言虚词是有限的,而文言实词是无限的。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翻译文句时,常常被句中的一两个实词卡住,就不能顺利通过,甚至导致全句理解的错误。积累文言实词,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文言水平,也最能反映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熟记常用文言实词120个,由于任务比较繁重,除课外,我们在课内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吸收、消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的文言水平就有了质的飞跃。

  三、课内文言打基础

  高中三年六册语文教材涉及文言文有四五十篇。这些篇目都是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典范文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厚的土壤,学生应该植根在这里,吸取滋养,丰富自己。由于在会考前夕,我们已经系统的复习了这些课文,现在的总复习阶段主要是查缺补漏,强化记忆,避免遗忘。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做到根深叶茂。

  四、课外阅读作补充

  由于语文高考要避开教材,在史书中去撷取文言的命题材料,所以我们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有必要加深拓宽。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选择5~10段文言短文,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从而熟悉文言检测试题的题型,获得灵活应变的解题能力和文言阅读的迁移能力。

  

  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备考策略

  棠湖中学 杜宗平

  高考语言运用题指的是“考纲”中的第5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以及第6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都是操作型的题,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1998年、1999年均为简答题,且与比喻的考查综合在一起;2000年、2001年均为填空题,且仿写题题型新颖,突破了过去只考比喻、排比的修辞格,要求既直接表述,又间接表述,即用类比的方法。

  一、相关知识的巩固

  1、熟悉句式,掌握相关知识、单句与复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顺序句与倒装句,复句中的并列、承接、选择、总分、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类型,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设问句、反问句、拟人句等。

  2、掌握原则、运用规律。

  (1)运用题中的选用句式“不改变原句基本意义”。选用句式,要注意句式服从表达的需要,同一句式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不同句式可以表达同一语义。

  (2)仿用句式注意句式特点。①注意例句的句式,尤其是复句间分句的关系,关联词也应一一对应。注意例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例句的修辞方法与效果一致。②必须认真解读原句,理解原句的意义,尤其是隐含意义,要确保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③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色彩、雅俗,写得与原句越像越好。

  3、选用、仿用句子要注意主要的修辞格。

  (1)比喻,须把握本体与喻体有本质区别且必须有相似点。

  (2)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3)对偶,应注意句子的形式的相同外,还应使句意相同或相近。

  (4)排比,排成一串,至少三个;语句内容要相关、语气要一致;字数不一定相等。

  (5)夸张,须以生活作基础、作根据,不可浮夸,也不能和生活距离太近,要能给人以想象和联想。

  4、语境知识:

  (1)内部语境:指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上下文句间的关系。

  (2)外部语境:指说话时的场合、对象、目的和氛围等。

  二、把握新动向,关注新题型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的重头戏,又是高考命题创新的“试验田”,近几年分省自主命题以来,在语用版块中大量推出新题型。

  2004年高考推出编写广告、编拟对联、写串联词等十三种新题型。2005年高考,语文有十六套试卷,除上海卷,湖南卷外,其余十四套试卷均没有语言运用检测板块。其中设置语言运用创新题的试卷占多数,又推出了拟写班会主题词、推荐课文等九种新题型。对于新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是必要的。

  (一)语言运用新题型推出的规律。

  1、新题型萌芽于“考试大纲”中。新题型的推出是以“考试大纲”中对语言运用能力规定检测的内容为依据,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而进行命制的。

  2、新题型相对旧题型是继承中的发展。于此,我们面对2004年,2005南高考试卷中语用创新题时,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继承之点,明白创新之点,才可能在今年高考语用新题的解答时,胸有成竹,避开命题人设置的“误区”、“陷阱”,应对自如。

  3、新题型生存于训练试验中。其实,高考语用新题型的设置,往往都可以在我们平时的备考训练、模拟考试题中找到一些相似点,只是条件不同,要求不同,检测角度不同。因而要关注平时的模拟训练。

  4、新题型孕育于相关的理念中。语用题往往是为了检测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品德修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恰当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书本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深刻的人文意义。高考语用题往往体现出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教学的理念。

  5、新题型往往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分省命题,语用题的材料往往体现出本地的特色。

  (二)语言运用新题型的备考策略。

  1、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语用新题型,关注2005年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以不变应万变。认真解读考点,关注生活实际,关注社会人生,关注他人与自然,扎扎实实增进知识,提高能力。

  3、巩固传统题型。高考语用题仍以传统题为主,是继承中的发展,因而在强化语用创新题的训练时,切不可忽视传统题。

  4、培养沉着应对创新题的心理素质。在考试中碰上没见过的新题型时,应冷静分析,认真思考,调动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思想积累、能力积累,从容答题。

  三、2006年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的预测

  分析近几年高考推出的语言运用新题型,可以看出:高考语用新题型并非“天外来客”,他们往往出现在语言运用与学生生活的结合部,出现在语言运用与“考试说明”的结合部,往往在当年高考前的模拟题中已现端倪。

  2006年高考可能出现的新题型:

  1、为电视短片加衔接语。要注意两个短片之间的联系,注意由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之间的转承关系。

  2、为电视片配画外音。画外音,顾名思义,是画面外的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由局外人、旁观者对画面内容的描述、议论、评价、鉴赏等。

  3、拟写标语。要明确要求、突出主旨,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语言要简洁,要有音韵美。

  4、仿拟校训。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传统与办学宗旨,也深刻地砥砺着一代代师生的品行。

  5、仿写幽默语言。幽默,是有趣或可笑而又意味深长,要与讽刺区分开来。

  6、点评语言,要注意主旨的挖掘与揭示,语言简洁,提纲挈领,点明要旨。

  7、就标点写人生感悟。要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要乐观,和谐,积极,进取,要给人以启迪。

  8、按要求对几则语言进行概括,既要异中求同,又要同中求异,抓关键词,抓潜台词,揭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9、介绍电话号码升位情况。既要找出共同点,又要找出不同点,尤其是找出变化点,还要注意不变点。

  10、拟写旅游天气预报。要注意两个城市的气候差异,要注意景区的特点,要注意提醒旅客注意的事项。

  此外,对于图表题,漫画题,用手机发短信题等题型仍要关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