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图书漂流:怎样才能“漂”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03:37 舜网-济南日报

  随着国内一些城市相继推出大型图书放漂活动,图书漂流——一种新兴阅读方式,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对于中国的广大读者来说,意味着很多新奇而浪漫的体验:原来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交友方式。

  人们也在思考:这种洋味十足的阅读方式在中国能否真正扎根落户?

  “图书漂流”登陆中国的时间并不长,比较大规模开始宣传这种新兴阅读方式是去年的一次活动,这次活动由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组织,在广州等11个城市“放漂”了2000册图书。

  一种新兴的交友方式

  长春市联合书城的李经理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的眼界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开阔……为此,看书的人已不再局限于只是个人阅读和私藏图书,而是希望能够跳出个人阅读的视野,在更广泛的空间交流,图书漂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

  图书漂流之所以在国外赢得广泛认同,是因为它已经像网络聊天一样,成为新兴的交友方式。在国内,很多读者也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浪漫而雅致的形式。拿到书的人会想像它的上一位“主人”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放漂”时,便会继续猜想下一位拾到这本书的幸运儿又会是谁?其间,大家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种期待,期待“漂流书”能够成为交流的纽带,促成一段美好的友情。

  制度约束是“漂流”保障

  虽然,图书漂流刚刚“漂”到中国,就赢得了许多读者的青睐与认同,但是“漂友”们乃至关注图书漂流的人们已经充分地意识到,要想让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在中国生根发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科学而合理的解决。

  首先是“回漂率”问题。2005年底,上海市普陀区曾“放漂”数万册图书。但据普陀区图书馆对漂流图书的跟踪调查,这批书的“回漂率”仅30%。

  一位首次听说图书漂流的年轻女孩提出质疑:“将书放到公园这样的露天场合,在没人拾到书之前,一旦遇到刮风下雨,书岂不是就被损坏了?”

  还有的“漂友”担心,可能会有人借“图书漂流”散布毒害青少年思想的黄书、禁书。

  针对种种担忧,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付诚认为,图书漂流作为一种公共性的新鲜事物,要想在中国发展下去,必须通过制度约束,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增强读者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使漂流书能够顺利地进行漂流。

  (据新华社5月11日电 焦宇 褚晓亮 邹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