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2户人家打开门来成“一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4:30 新民晚报

  “今晚我俩都加班,孩子放学后麻烦您先帮忙照料一下”;“今天一早就上医院,拜托您买菜时代买一条鱼”……走进浦东沪东社区的江南山水小区16号楼,一眼就能看见底楼门厅里的“傅阿姨服务栏”,一张张亲切的留言条,让楼组长傅来娥忙得不亦乐乎。这可让她家新请的小保姆有点看不懂:“傅阿姨,你家里有保姆,干嘛还要给别人当‘保姆’?”

  一天要上“三个班”

  记者昨天中午来到傅阿姨家时,她正准备出门,“6楼小夫妻家里保姆不做了,托我给找个钟点工”。一旁的女儿笑说,老妈一天要“上三个班”,早上6时起床先为上学的孙女、外孙女做早饭;到了七八时许,又为上班的儿子、女儿备早点;9时开始,就是忙楼里的事了。

  16号楼的22户人家多数是年轻人,每天早出晚归,像许多新建商品小区一样,“白天看不见人,晚上也碰不见人”。但关起门来,这些年轻人的家庭其实面临不少“急难愁”:6楼一对安徽籍的引进人才每天都早出晚归,4岁的孩子经常要托给附近的老乡带;4楼一户女主人患有肾病,去医院血透一次就要半天,有时家里饭菜也来不及准备……

  也许是现代人矜持,或是更注重私人空间,这些“心事”从未想过找“近邻”帮帮忙。

  22户人家实现“三通”

  从无锡糖烟酒公司退休回上海的傅来娥搬进来以后,一心想打破这种“沉默”。“千金易买房、万金难买邻,我想不少人其实有一样的想法,关键是踏出第一步”。为这,住在2楼的傅阿姨不走楼梯乘电梯,在一等一乘、一个招呼间,与邻居们“相认”:“我是新来的楼组长,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尽管来找我!”

  起初,邻居们都不好意思麻烦傅阿姨。但傅阿姨说得实在:“22户人家,打开门来是一家,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渐渐地,傅阿姨成了大家的“家长”:出去旅游没人浇花喂鱼,把房门钥匙放心地交给傅阿姨;孩子放学早先“寄”放在傅阿姨家做做功课……邻里间也实现了信息沟通、感情互通、往来疏通的“三通”:楼上人家把花拿到自家阳台里浇,以免淋到楼下人家;下雨天楼前积水,楼下人家会一遍遍拖干;楼里住的医生则成了大家的义务医疗咨询员;双休日常常结伴到崇明等近郊游玩,大家还商量着,要在本周末的沪东社区楼组节上“集体露一手”呢。

  保持“温”度不过热

  16号楼里的热乎劲儿让人羡慕不已,但傅阿姨和邻居们也达成了一种默契:保持“温”度,但不要“热过头”。

  知道年轻白领双休日习惯睡懒觉,傅阿姨这时候绝不“串门子”;东家长西家短的隐私,傅阿姨听当事人吐露了以后也从不传来传去;关系再好,邻居们也都很“自觉”,能自己解决的“小事”就不“倚”在别人身上……用上海大学教授顾骏的话来说,这就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相协调的新型“邻里关系”。

  本报记者鲁雁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