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流浪4次收养改名 82岁湖北老乡终圆寻乡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08:11 汉网 | |||||||||||||
王正民老人(左一)在天河机场与堂弟相认。记者熊辉摄
儿童时代的伙伴前来看望王正民(右二)。记者熊辉摄 汉网消息(记者杨万国)一位7岁时就离开湖北四处流浪的老人,75年没有断过寻找家乡的心愿,身患重病之时,在儿子的帮助下,老人终于完成心愿,找到家乡。昨日16时30分,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王正民踏上故乡湖北的土地,和前来迎接的堂兄弟拥抱在一起。 今年82岁的王正民2岁时成为孤儿,7岁时开始在上海、宁波流浪,先后四次被人收养,并改换姓名。老人一生受尽苦难,但是一直没有忘记家乡湖北。 在宁波成家生子的王正民一家现在已经有21口人。随着年纪日益增大,深感自己来日不多的王正民思乡之情日深,但是因为离开家乡时年纪太小,他只记得自己家乡在湖北一个前面有湖、后面有山的小村。茫茫山川如何寻找?老人只能每天长吁短叹。 老人的小儿子王国荣体念父亲的思乡之情,决定想办法帮父亲寻找家乡。于是,王国荣在父亲病情稍好时,便帮助父亲回忆家乡。终于,王正民老人回忆起叔叔的名字叫“陈木臣”,还记得家乡有一个地名叫“陈家四湾”。在公安局工作的王国荣最后查到湖北孝感有这么一个小地方。 “已经70多年了,也许这个小村子早已改名了”,虽然找到了相同的名字,但是老人还是没有信心。今年正月初二,决定试试看的王国荣来到孝感,沿途打听,终于在孝感祝站镇找到“陈家四湾”。至此,压在王正民老人心里75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昨日16时30分,杭州到汉的1779次航班降落在天河机场。白发苍苍的王正民在众人的搀扶下走进候机厅,等候在这里的同样白发苍苍的4位老人激动地迎上去,几位老人互相搀扶拥抱在一起,老泪纵横。村里的亲人们租借了4辆轿车到天河机场迎接归来的亲人。 1、 一生4次被收养,4次改名 王正民一生充满坎坷。1924年,老人出生在孝感陈家四湾。当他还在母亲肚子里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时的王正民由守寡的母亲独自抚养,名叫陈焕银。母亲不久改嫁,小焕银第一次改名字。 两岁时,母亲亦不幸去世,小焕银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由叔叔暂时照料。很小时,他便帮助会杀牛的叔叔剥牛皮,背牛肉到村子附近一个叫土门的集市卖牛肉。这些艰苦的生活,也成为70多年后王正民对儿时惟一的记忆。 7岁时,王正民被姨父接到上海收养,并给他改名姓王,取名王正民。这是他第二次改名。 在姨父家,姨妈很讨厌这个无依无靠的远房亲戚,对他很苛刻。老人回忆说,受不了虐待的他在姨父家呆了20多天就被迫出走,独自到上海街头流浪。 不久,他被法租界的基督会孤儿院收养。然而不久,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孤儿院,他再次在上海街头流浪。 10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在上海的天津小商人窦麟弟,聪明伶俐的王正民很受窦麟弟的喜爱,被窦收养。这是王正民第三次被收养,并改姓窦。但两年后,养父因疾病去世。 “那时兵荒马乱,我一个人没有生路,只好再次去街头流浪”,回忆70多年前的艰难岁月,老人仍然难掩感叹。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上海、宁波两地流浪,又被人收养、改名过一次,但新的养父又在一次事故中死去。 成年后的他,最终在宁波住了下来,做学徒,修钢笔,成了小有名气的钢笔师傅。“那时的钢笔很珍贵,修钢笔是个被人羡慕的行业”,王正民说,当时他已经是24岁的小伙子了。 之后,他认识了宁波本地姑娘王妙仙,成家后的王正民,一直用着姨父给他取的名字。 2、 75年后,儿子代父找到家乡 现在,王正民的6个子女都有了幸福的家庭,儿孙满堂,但王正民始终惦记着家乡。王国荣回忆,“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我们的根在湖北,将来家庭条件好一点,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回去寻找亲人”。 随着日渐老去,王正民也越来越思念家乡。 王国荣介绍,去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昏迷10多天,差点没能抢救过来,醒来后,父亲第一句话就是要找到家乡,了却70多年的心愿。 于是,在宁波市公安局工作的王国荣决定帮父亲圆梦。他想到了公安局内部的地图查询系统,经父亲回忆,他输入了“陈家四湾”、“祝站”等多个地名,终于查找到孝感有个地方叫“陈家四湾”。 今年正月初二,王国荣带着妻子孩子来到孝感,沿途打听,终于找到祝家四湾。 目前还健在的该村老人陈迎春已经76岁了,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之一。他介绍,当时几位老人正在家里打牌,听到有人来寻根,老人立即想起村里70多年前出走的堂哥陈焕银,于是脱口而出:“是不是焕银哥?” 在屋外听到有人叫出父亲几十年没有使用的名字,王国荣惊喜万分,立即冲进屋子。陈迎春老人翻出了陈氏家谱,里面还清楚地记载着陈焕银的名字。那一刻,王国荣哭了。 在电话那头,王正民还以为儿子是骗自己的。他原以为75年变迁,家乡的名字早已换了,儿子此行只是给他一个安慰,但没想到儿子真的寻找到了家乡和亲人。 老人也在电话里忍不住抽泣起来。 3、 百余陈氏村民村口迎接 昨日的陈家四湾,是几年来最热闹的一天。轿车一路疾驶,到了离村口还有1里多路时,路边突然鞭炮齐鸣,灿烂的礼花炸响天空——全村陈姓的100多人全部积聚到村口迎接。 缓缓下车,王正民老人饱经沧桑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这时,陈迎春老人的两位孙子抱上了两大束鲜花献给回家的爷爷。旁边,乐队奏响了乐曲《回家》。两位老人在亲人的搀扶下,一路走回村里。陈迎春老人虽然76岁了,但是昨日显得特别年轻,跑前跑后,比年轻人还轻快。老人说,亲人们并不是想搞什么宗族仪式,而是乡情深厚,村里家族此次每个人都自发掏钱集资,买了20万响的鞭炮和礼花,用来迎接亲人。 王国荣说,明日将和父亲一起去爷爷奶奶的墓地上坟,随后带父亲回宁波。王正民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家乡终于找到了,心里压了75年的石头终于落地。我年纪大了,可能不能常回家乡了,但是儿女、孙辈们会年年回家乡祭祖,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