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杨遇春的宫保府将“变身”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4: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杨遇春的宫保府将“变身”博物馆

  宫保府的异地搬迁修复工程进入收官阶级。昨日记者从崇州市获悉,将军府竣工后将成为崇州首个博物馆,届时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杨遇春宫保府陈列
室及崇州出土的文物精品都将在修复好的宫保府内展览,形成名人+史志文化+精品文物“三位一体”的布展方式。

  耗时7年

  一砖一瓦都严格按照原态

  1999年5月,经相关部门批准,宫保府由崇州市南街迁移至大东街,为了保证原有的建筑风貌、结构、材料、工艺不变,宫保府搬迁时,8个技术人员对800余个部件进行了逐一编号和拍照;为保证重新更换的木质结构装上去后不变形,技术人员跑遍了周围县市的木料市场,甚至跑到农户家去寻找旧家具和木材;拆卸时,很多砖瓦由于严重风化不能再用,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砖、瓦的尺寸、厚度和强度重新烧制了符合标准的砖瓦。整个修复工程耗时7年,用木料几千立方米,青砖10万多匹。目前宫保府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地面、门窗等后续配套工程将在6月10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成都文化遗产活动周之前完成,并接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成都市文化局验收,之后市民有望一览其景致。

  中西结合

  门:千斤重 窗:圆拱形

  记者在宫保府门口看到,虽然工程还未最后完工,但高大的宅门仍透露出宫保府威严尊贵的气质。棕色的大门虚掩着,记者用手一推,它却纹丝不动,怎么这么重?正当记者疑惑时,身边的崇州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是地地道道的柏木门,高达4米,每扇门宽1.5米,厚10厘米,单独一扇门就达500公斤重,两扇门一共是1000公斤,当时安装的时候是8个工人一起抬过来的,不使劲怎么推得开?”

  整个宫保府修复后仍旧保持原貌,建筑为两进院落,整体风格为中西合璧式。进入大厅,只见琳琳琅琅的房间左右相连,一共有50多个房间,有厅房、厢房、客房,院内有6个天井,记者从一排排房间转过去,一时竟然找不到出来的路……工作人员指着一个20余平方米的平台告诉记者,这是宫保府当年内设的戏台,戏台顶部采用卷棚式望顶,使空间感觉开阔,廊柱上饰以汉纹牡丹花雕刻,专供听戏喝茶之用。

  咦,这一排窗户怎么是圆拱形的呢?记者正在犯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这也是有历史背景的——民国初年,由于家道衰落,杨家后代将宫保府卖给了当时的刘文辉家族,刘家人对其破损的门窗进行了修复,按照当时的西式风格添加了拱形窗户,所以才形成现在的中西结合的风格。陈列方案

  初步拟定:“三位一体”布展

  为了充分利用好宫保府,崇州市邀请部分文史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专家认为宫保府应充分反映崇州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且要体现崇州独有的文化魅力,在专家的建议下,现已初步拟定了“三位一体”的陈列方案,即:在博物馆内分别建《华阳国志》纪念馆、杨遇春宫保府陈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馆。

  展馆1:《华阳国志》纪念馆

  据悉,《华阳国志》是研究东晋以前巴蜀政治史、古代西南经济史、西南民族史的珍贵资料,中国史志学界给《华阳国志》的历史定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方志”,《华阳国志》在中国史学界被称为“中国地方志的始祖”,该书从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人物等多个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一地的综合面貌,开创了中国地方志的新体例。

  展馆2:杨遇春宫保府陈列室

  杨遇春作为清代中期名将,曾经跟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皇帝,官至封疆大臣、陕甘总督、太子太保,身后与宫保府一起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遗物。现存最珍贵的杨氏遗物当属道光皇帝御赐的“福寿”匾幅。经过特许,打开四重安全门,记者昨日有幸在崇州市文管所见到了这幅道光十五年御赐的“福寿”匾幅,只见这幅宽约2米、高约一米的匾幅上书“御赐福寿”的字样,赐予“太子太保陕甘总督杨遇春”,落款是道光十五年正月。

  展馆3:精品出土文物展

  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馆将以精品为主,估计约近千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崇州市出土了许多精致石器、战国青铜器、丰富多彩的汉代画像砖,大量的隋、唐、宋瓷器,书法、文辞并美的明代墓志铭等。届时展馆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精品文物按编年方式陈列展出。这当中包括距今4300年历史的出土文物三孔石钺,上载“巴蜀图语”的蜀国无胡戈等。

  方驰 方毅 记者 陈方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