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流浪智残患者在关爱中走完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8:13 扬子晚报

  这是发生在7个年轻护士和1个精神病患者之间的故事。一名智力相当于10个月大、只能在地上爬的重度智残患者,青龙山精神病院收治后,像孩子一样呵护,带着笑意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虽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但在5月12日“护士节”这天,当院方叙述起这段故事时,在场的记者无不为之动容。

  去年9月28日,市救助站送来1名流浪街头的精神病患者,三区护士至今还记得当时
的情形:病房门口一辆小三轮车上,躺着一个又黑又瘦的“小人”,浑身污浊不堪,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头发又长又乱,胡须结成团,饼状粘在头皮和下巴上,衣衫褴褛,光脚满是黑泥。护士长刘美云和护理员李长生二话没说,一个箭步冲上去,抱起患者往病区洗漱间跑去,段善新护理员拿着理发推子、剃须刀、指甲剪,不顾乱蹦乱飞的虱子、苍蝇,迅速将头发理短,胡须剃净,指甲剪好。大伙一起给患者洗澡,可他像只受惊的小鸟,在澡盘里乱扑腾,溅得护士们一身脏水。患者身上没一处干净的地方,肛周及大腿内侧全是大便,并已干结,怎么也洗不干净,只好用温水泡一段时间再洗,洗澡水乌黑乌黑,换了一遍又一遍,香皂瘦了几圈,患者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护士们身上却变得脏兮兮的。

  病区4名医生给患者系统检查,诊断为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已长出胡须,智力却相当于10个月大的婴儿。患者体重仅22.5公斤,极度消瘦,全身骨骼发育不健全,多处畸形,没人知道他多大,没人知道他的年龄,三区7名护士一商量,给他取名“小无名”。

  “小无名”不能走,只能爬,轮椅都无法坐上去,床也不能用,会坠下来。送来精神病院前,就是在街头爬的。护士们讨论后,将被褥、床垫铺到地板上,让他躺到上面。患者平时目光呆滞,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啊,啊……”这样简单的声音,连大小便都不晓得,常弄得一身大便,大伙儿就一遍一遍为他擦身子,换衣服,摸索他排尿排便的规律,帮助他入厕。由于“小无名”太瘦小,医院没有适合他穿的衣服,护士们就拿来自家小孩的衣服给他穿。

  “小无名”最难解决的是营养问题。由于先天发育畸形,吞咽有难度,饭过硬咽不下,喂饭前先用菜汤把饭泡得软软的,勺子里饭不能超过1/5,过量也咽不下,每次几粒米几粒米地喂,每喂两次饭,要喝半勺汤,喂一次饭要半小时。每次喂完饭,“小无名”的脸上都挂着两行眼泪,像是向护士们表示感激。

  由于进食少,医生决定给“小无名”静脉输营养。“小无名”的血管又弯又细,且不充盈,细细的小膀子只有成人的三根手指粗,很不配合输液,扎了针的手乱动一气,为安慰他,护士们和他“手牵手”,直到每次输液结束。转眼到了11月份,天气渐冷,护士们都为“小无名”担心,就用中午休息时间为他织小花帽、小手套,戴上小花帽后,“小无名”竟破天荒地笑了,让三区的每一个护士欣喜不已。

  虽经精心治疗和护理,但由于身体状况太差,“小无名”还是在去年冬天“走了”。护士们清楚记得,去世前,“小无名”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他是在关爱中走完人生最后时刻。

  南京青龙山精神病院王胜兵主任说,该院每年都收治流浪街头精神病患者百余名,其中许多人治疗好转后送还家乡,但每年都有二三十人说不清家庭地址,就留在医院里成为“接不走”的病员。像“小无名”一样的重度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在此微笑着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每年都有好几个。悉心照料他们的是病院100多名护士,终日守护在南京东南50公里的青龙山里,她们中多数还是毕业才几年的小姑娘。本报记者顾巍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