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母亲节特别报道]“临界妈妈”,需要更多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1:57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康乃馨开始在街头流行的时候,母亲节的祝语短信也到处纷飞。公园的绿地上、咖啡馆的烛光下,是年轻妈妈与丈夫孩子团聚嬉戏的幸福笑靥,年老的母亲,则在儿孙的簇拥下,上酒楼来一个欢天喜地的大团圆。而就在母亲节来临的这一天,记者把视点聚焦于将近更年期的“临界妈妈”身上。她们,刚走过风姿绰约的年华,身体情况及社会地位正普遍处于或面临着下滑状态,但此时,她们仍然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丈夫和孩子的重要角色——

  “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

  父母日渐年迈需要照顾,孩子虽然长大却越来越难管教,自己的工作同样危机四伏压力重重,更糟糕的是种种难以言状的身体不适———对于许许多多尚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临界妈妈”来说,充满“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不仅让她们尝尽了生活的奔波和艰辛,还承受着心理上的层层煎熬。

  今年40多岁的勤姐,是汕头市区某银行的职工。她的丈夫同样在金融部门工作。夫妻俩上、下班、休息的时间基本保持一致。按部就班的生活虽然稳定而有序,但在时间安排方面谁也不比谁来得灵活、宽裕,最显著的就在女儿的上学、放学接送问题上。勤姐的女儿今年十多岁,正在市区某中学读初中三年级。以前,勤姐总让女儿骑自行车到学校上学,但在自行车几番被偷后,勤姐决定还是由自己接送女儿。这一决定看似简单,但勤姐却为此付出了许多的辛勤汗水。

  为了保证女儿上学不迟到,每天清晨6点来钟,勤姐就起床为一家人准备好早餐,并赶在7时10分前,用摩托车载女儿上学。学校可不近,勤姐每程都要花上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来一回,再草草地收拾一下碗筷,已是到了上班时间。勤姐说,每天早上她都是“紧张得像去打仗”。而这场“仗”在傍晚时分还得再“打”一次。傍晚刚下班,勤姐又得急匆匆赶到学校接女儿,然后再匆忙赶往市场买菜、赶回家里洗菜做饭。有时候,丈夫也会帮忙做点家务,但更多的时候是勤姐一人“操办”。

  勤姐的婆婆去世得早,只剩下公公一人跟小叔子住在一起。小叔子夫妇同样是典型的双职户,每天早出晚归,老人常常一人守家,颇为寂寞。为了照顾老人家,勤姐让女儿中午寄宿在学校,自己便利用午休时间,到公公家瞅瞅,或是到娘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跟他们拉拉家常,了解老人家有什么需要,解决老人家生活上的小问题。虽然有时候只是坐坐、看看,但经常这样奔波不休,时间又紧张,勤姐也感到有点吃力,特别是老人家有个感冒发烧的,勤姐更是忙里忙外,这时,就感叹分身乏术了。

  这些体力上的劳碌还远比不上工作的种种危机给勤姐带来的沉重压力。银行部门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各项指标都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除了不时进行的业务水平考核和检查之外,还要时刻对客户笑脸相迎,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否则遭到客户投诉,就有可能对自己的“前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勤姐说,自己已经40多岁了,这个年龄出外找工作不容易,所以她十分看重眼前这个岗位。每一天认真谨慎地工作可还是忧心忡忡,就怕哪一天出现什么疏忽砸了这个“饭碗”,或是通不过业务考试、指标考核只好“卷铺盖走人”。然而,这种担心和压力是不能在单位里宣泄出来的,勤姐只好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时真的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或者是女儿考试成绩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容易变成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燃”,几乎每一次都是和女儿说不了几句话就争吵起来。而在抱怨女儿越来越不听话的同时,盛怒之下的勤姐更多的是感到疲倦和不安,她常常会问自己,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尽头啊?

  “孤军奋战”慨叹心里好累

  爱娜46岁那一年,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对方是一个外省来的小姑娘,已经被丈夫包养在外近一年。当爱娜随报料的妹妹一起上门去论理的时候,发现那个湖南妹已是挺着大肚子在家候产。爱娜没说什么,第二天就递给丈夫一份离婚协议。

  此后,爱娜与18岁的儿子一起过。真可谓祸不单行,第二年,她所在的服装出口企业就因经营不善而下马。爱娜失业了,生存的危机一下子摆在了面前。她是个好强的人,当年下乡,可以连着两星期,跟同队的男生比挑粪、比割草。即使是回城工作,最初生活很艰辛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丈夫吃得好点,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手工活;后来,还不顾工作生活双头忙,坚持报考并修完职工业余大学中文班。就是在发现丈夫在外“包二奶”之后,她的好友也规劝过:“都这么把年纪了,睁一眼闭一眼吧,说服丈夫离开那女的,把她生下的孩子领回来带大,就可以挽救这个家了。”当时丈夫也承认了错误,愿意这么做,但要强而倔强的爱娜,怎承受得了这般心灵的伤害,坚决要离婚。而今,没了工作,没了老公,原本以为安稳的生活变得危机四伏,爱娜找来了一个多年的好友,合作开办服装专卖店,做起了小生意。

  创业是艰难的,最初的两年,爱娜几乎三天两头在外面跑,经常是晚上搭乘夜班车往深圳进货,隔天一早办完货品,就往汕头赶。没日没夜地干,算是天道酬勤,生意慢慢上了轨道。懂事的儿子也非常争气,考上了中山大学历史系。

  如今,爱娜已是54岁了,儿子毕业后留在了广州工作。她依旧孑然一身,为了自己的服装店整日忙碌,只是在夜静更深之际,在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尤其是碰到棘手问题无法解决,而身边缺一个亲人来交流的时刻,便感到孤独与寂廖,感到如身处茫茫大海般的无助。爱娜说,“儿子刚走上社会,许多事情要学习,而且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没办法天天都来问候的。”她的儿子有时候忙得连母亲的生日都忘了。去年,爱娜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点上蜡烛,找出吃剩的苏打饼干,一边吃一边对自己说“生日快乐”的。问爱娜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给自己找个伴?她苦笑着说,“是有热心人张罗过几回,可这又不是去市场买菜,见到好的就带回家。而且大家都是一把年纪了,图的是能谈得来,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但几次都没能找个合适的,现在我也基本是死心了。”

  “更年期”遭遇孩子的“青春期”

  在现代都市的生活中,晚婚晚育已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由此造成的母亲“应激”的更年期与孩子“咄咄逼人”的青春期交织在一起的家庭矛盾冲突也多了起来。母亲明显感到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而“新潮”的孩子则抱怨母亲守旧不民主,唠唠叨叨缺乏共同语言。这种母子或母女间“针尖对麦芒”的状况让许多“临界妈妈”头痛不已,想改变又困难重重。但解决困难不是没可能,市区的倪女士就凭借自己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孩子们携手闯过了这一特殊的时期,而且其中的一个孩子,还不是她亲生的孩子。

  7年前,40多岁的倪女士带着离异后跟着自己生活的11岁女儿小玉(化名)与同样离异的许先生重新组成了一个新家庭,当起了许先生与前妻所生女儿小菊(化名)的“后妈”。所谓“后妈”难当,新家庭刚组成,经历过一段婚姻苦苦挣扎的倪女士就意识到,要让新家更加美满和谐,她首先要在情感上去靠近小菊。小菊比小玉大两岁,正进入懵懵懂懂而又敏感的青春期,对于倪女士母女的到来,总带着一种狐疑和抗拒。倪女士十分理解孩子的心情,她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逐渐去接近孩子。在两个孩子的“待遇”上,她一视同仁,出外旅行、逛街购物,她必定两个孩子都带上。小玉有的,小菊肯定也有一份;小玉吃什么,小菊肯定也少不了。她这种不分彼此、不偏不倚的关爱,让小菊慢慢化解了心理上的隔阂,渐渐融入到大家庭的生活中来,而且对于年龄与自己接近的妹妹也从敌对转为接纳,姐妹俩变成了无话不说的亲密伙伴。

  当然,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独立意识的增强,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穿着打扮不再像以前一样事事听从倪女士的安排了。有时候,倪女士也感到胸中一股无名怒火熊熊燃烧,很想对顶撞自己的孩子大吼一声。然而,每次话到嘴边,她总是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尤其对小菊,她更是小心呵护,深怕一时的口舌之快破坏了彼此已经融洽和谐的情感。她总是提醒自己,孩子毕竟还小,一些事情考虑不周,一些话说得很“冲”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耐心地倾听她们的想法,即便有的显得幼稚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决,应该多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或建议。

  几年的“忍辱负重”,倪女士换来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同在一个寄宿学校上高中的小菊和小玉已逐渐理解了妈妈的艰辛和努力,对处于更年期的妈妈也是关怀备至。每当在学校的时候,总不忘拨个电话给倪女士,鼓励她多出去走亲访友,参加社区活动;而一到周末,姐妹俩又急急忙忙赶回家,向倪女士报告一周的学习和生活。而这一天,倪女士也总是谢绝一切的约会,专心致志地陪伴两个女儿,一家子快快乐乐地欢度“家庭日”。对于目前的生活,倪女士非常满足。尤其是小菊,待她如亲娘一样亲热,更使她感到欣慰和骄傲。 本报记者林琳刘婉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