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2万存款被人电话转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3:11 重庆晚报

  存入信用社的22.7万元,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变成了0.94元。这样的事就让潼南市民王和友给碰上了。

  白日惊魂22万元不见了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回忆起最初发觉丢钱时的情景时,王和友用了一句话形容
,“魂都吓飞了!”

  王和友是客运承包人,和人经营潼南往返昆明的客车。由于他为人一向谨慎有加,承包伊始,大家一致推举他为“财务总管”,负责掌管所有营运款。五年多来,从未出过纰漏。

  今年3月28日,王和友像往常一样,前往当地信用社加存2000元营运款。打单时发现:之前存入信用社的22.7万余元存款竟变成了0.94元!

  那可是大家从春运起3个多月来没日没夜挣来的辛苦钱啊!王和友惊呆了。据他介绍,账户是他2003年5月在潼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毛家巷分社开的户。直到现在,密码连自己老婆都不知晓。由于是月末结账,平常账余额都不足万元。春运生意较忙,无暇结账,几个月下来才堆积成22万余元。不曾想巨款竟突然不见了。

  两个电话“消化”22万存款

  钱到哪去了?从信用社提供给王和友的对账单上看,今年3月27日,存款分两次被转账,一次20万元,一次27135元。但王和友称自己从未转过账。

  就此事,记者昨日走访了潼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社徐姓负责人解释:经调查,钱是被人用电话银行转走的。该负责人介绍,电话银行业务实行同名账户无障碍开通。即只要能够提供户主所有信息,如账号、卡号、密码等,即可无障碍将存款转走。

  潼南县信用联社证实:3月27号,有人在提供了户主王和友的账号、卡号、密码等信息的前提下,通过电话操作,分两次转走了王账户中的钱。由于作案人提供的信息全部真实,徐姓负责人表示:信用联社是否该承担责任,有待有关方面定夺。

  两个小时辗转8次全取走

  22.7万元存款被转走后,作案人并未在潼南取钱,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涪陵。作案人分8次从当地8家未安装监控录像的信用分社将钱取走。

  王和友第一时间向潼南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案。警方经调查发现,今年3月27日上午10时47分左右,作案人用电话银行转账成功后,首先在涪陵高笋塘信用社,用名为“王和友”的假身份证开了户。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内,作案人在涪陵当地8家信用社,将巨款分8次取走。

  巧合的是,当时8家信用社都没有监控录像。事后,警方连同潼南信用联社一起前往涪陵调查,遗憾的是,8家信用社的办事人员对取款人都没什么印象。

  “这种用电话银行转账方式作案我们还是头一回遇到。”潼南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郭姓副大队长表示,从作案手法看,作案人对信用社操作流程相当熟悉。

  警方联动侦查初见端倪

  尽管作案人行窃手法隐蔽,但还是留下了蛛丝蚂迹。据潼南警方透露,他们已与涪陵警方取得联系,一张无形的大网已悄然铺开。

  据介绍,目前,潼南警方已获得作案人在高笋塘信用社办理开户手续时留下的身份证复印件。虽然身份证用的是原户主王和友的名字,但相片完全不同。从照片看,此人是一名30—40岁的中年男子。

  同时,对作案人转账电话信息的调查也在进行。

  来自市内银行方面的消息称,此类采用电话银行调包事件已出现过多次。有关人士提醒储户妥善保管卡、折及密码,防止卡折转移或被他人取得。

  记者截稿之时,王和友来电称,已将潼南县信用联社和涪陵区信用联社告上法庭,希望能够尽早追回这无故消失的22.7万元。

  记者 涂静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