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艺坛巨匠徐悲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3:11 深圳特区报

  徐悲鸿于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市屺亭镇,1953年9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作品表现了高度技巧,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为传统艺术的推陈出新开创了广阔道路,对中国画坛影响极大,被国际评论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少年时代的徐悲鸿就立志为复兴中国美术事业而奋斗。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将原名徐寿康更名为徐悲鸿,并贯串于他艺术道路的始终。1927年,徐悲鸿从法国学成归来后,
借助西方现实主义的力量来完成自我风格的突破,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史诗巨作《愚公移山》是徐悲鸿融贯中西的光辉典范。画家在作品中运用了形、光、色、线、点、面等中国的、西方的所有造型艺术的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威力,呈现一种恢宏气势,通过人体造型艺术展示了“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这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先后5次下南洋举办筹赈画展,宣传抗日,并将全部售画所得寄回祖国救济灾民。他用自己的艺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用手中的画笔和毕生的心血呼唤着亿万人民心灵深处的共鸣,已成为中国抗战史中的艺苑佳话。

  徐悲鸿从小就喜欢画马,中晚期的“奔马”越加栩栩如生,那些奔驰于草原的、渴饮于水边的,或者群聚于旷野的、长啸于山林的马,都体现着马的自由、奔放和勇敢的精神,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产物,是理想与追求的化身,胜利和希望的象征,1953年2月徐悲鸿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奔马”并在图中题款“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极大鼓舞了在朝作战的志愿军官兵。

  徐悲鸿在北京逝世后,其夫人廖静文女士及家人将徐悲鸿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1250余幅及他收藏的唐宋元明清书画精品1200余幅和书籍资料万余件,全部捐献国家。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匾额“悲鸿故居”。1954年,在周总理亲切关怀下,以“悲鸿故居”为基础成立了“徐悲鸿纪念馆”。郭沫若亲书“徐悲鸿纪念馆”馆名。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兼任馆长,廖静文女士于1957年始任馆长至今。(邓媛雯董三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