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捧着金饭碗讨饭并不是仅此一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1:53 新华网

  “捧着金饭碗讨饭”并不是仅此一家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与文化形象,其陈列(或展览)则是其一段历史、甚至全部历史,它包含着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最重要的文化,具有本土化、多样性和唯一性的特点。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博物馆理应在数量、质量以及整体发展水平上站在较高层次。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

  据了解,在陕西,除了秦兵马俑、西安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少数馆以外,多数中小博物馆目前也陷入了资金不足、观众流量小、发展难以维继的境地。譬如,宝鸡是世界知名的“青铜器之乡”,拥有上千件珍贵的青铜器,全国唯一的一座青铜器专题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就存在馆舍设施不到位、发展资金难以落实等生存问题,真是“捧着金碗讨饭吃”。

  “为何多数博物馆遭到观众的冷落呢?仅仅是市民还没有养成参观博物馆的消费习惯吗?”前些年北京市文物局做过一次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调查,其中涉及不同年龄、兴趣和文化程度的十类人,结果发现市民对博物馆抱有好感的人达到百分之七八十。问题是,既然有好印象,为何竟出现“鸡肋”博物馆呢?

  博物馆专家、秦兵马俑博物馆研究员田静说,由于各种原因,分布于我国大城市之外的中小博物馆多数停留在坐守场馆的观念上,可谓“孤芳自赏度余生”。同时,某些地方政府把博物馆当作“政绩工程”来建设,轻视博物馆内在设施与

文物保护需要巨大投入,使一些博物馆沦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空有其表的半拉子工程。

  田静认为,一个博物馆有没有独特的、能够打动观众的展览是关键。一个展览就是拥有一个主题的一串故事,相同的文物也可以讲出不同的故事。“现在许多博物馆的展览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如何吸引游客,又何谈起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田静说。

  “鸡肋”博物馆,路在何方?

  有专家认为,博物馆长期资金缺乏,说明博物馆的运行机制本身就存在明显缺陷。经济方面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经济的手段和市场机制来拓展文化产业之路,将专业的优势化为项目开发的优势。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01年第19届大会的主题就是“驾驭变革:面临经济和社会挑战的博物馆”。博物馆如何应对挑战,不同的博物馆将有不同的方式。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的贾强说,如今,很多省级博物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除了馆舍老化、珍贵文物保存状况差之外,展览缺乏卖点、员工士气低落等也包括在内。面对各种“病因”,找准要害集中解决是当务之急。

  “有人或许会想到关闭这些‘鸡肋’博物馆,这是不可取的。”田静表示,博物馆是接触、了解某一陌生国家、民族、区域或城市文化的最人文、最便捷的“时空隧道”。外国元首到中国访问安排到北京故宫、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即为明证。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博物馆门前冷落并非个别现象,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只靠个别部门来努力。除了文物、旅游等密切相关部门之外,还需要文化、教育、交通、商贸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博物馆自身体制的改革和进步,如何培育良好而稳定的参观者群体也是需要逐步摸索突破的课题。(完)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