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打球去选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3:37 青年周末

  为打球去选秀

  谁都没想到他会热衷于此,包括他的父母。涂文晖想到几个比较大的选秀站去比赛,比如最近的长沙,但家里实在没有路费。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我选上了,可以做‘环球’公司的形象代表,或许他们会出钱赞助我到英国打球。”

  他在桌上放满了周杰伦、王力宏、潘玮柏的专辑,每天都要学他们唱歌,学MV里的舞蹈。涂文晖觉得选秀并不难。

  “我在广州打球的时候他们都跟我说我唱歌很好听,不去参加那些活动是浪费,虽然我以前没兴趣,但在家呆着不如去试试。”

  家人认为几率极低,并不支持,考虑到涂文晖有点事情做,也可锻炼身体,就默许了。“反正他要参加选秀还是为了打球。”涂骏说。

  他只能吃台球饭

  “他对台球的思考我很理解,所以我相信他会打出来的,只是苦于没有好身体,家里也太困难了……”将近4个小时的倾诉中,这位父亲眼眶终于红了。

  “不说后悔不后悔,反正都这样了。他要是读书,肯定在大学读理工科,他以前数学很好。但是上大学就一定好吗?他爱打球,也只能打球。”

  从涂文晖开始打球,夫妻俩就再也没有买过新衣服。熊康君只穿几块钱一双的黑色布鞋,涂骏就在地摊上买“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皮鞋”。

  但他们仍然有梦,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种乐观在外人看来颇不能理解。

  父子俩觉得伦敦奥运会时,斯诺克肯定会进入奥运项目,那时30岁的涂文晖还可拼一拼。

  但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唐凤翔的话,无异于朝涂家父子的愿望泼了盆凉水。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斯诺克99%不可能在2012年进入奥运会,它在全球并不普及;再说奥运会一直在瘦身,不太可能增加新项目了。”

  记者衷心祝愿有梦的涂文晖能美梦成真。但如果不成功,涂文晖如何重新融入社会和常人的生活,生活道路是不是还可以改变,改变的节点在哪里?

  涂骏从来没想过如果儿子不打球能干什么,这一家人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太远,“已经不能回头了,他就像在一个悬崖边,只要推一把就上去了,但我们只能推半把,他就只能卡在那里,等待好心人来搭救吧!”

  -在台球俱乐部,有多少球手怀着梦想

  他徘徊在“丁俊晖模式”外

  涂文晖14岁的时候在广州,那时丁俊晖10岁,在东莞。

  涂文晖和丁俊晖名字里都有一个“晖”,小名也都叫“小晖”;他们几乎同时放弃了学业到广东打球;他们的父亲都毅然决然卖掉了房产培养儿子。

  不同之处在于,涂文晖一开始就被选入台球协会集训队,并成为球场的签约球手;丁俊晖则一直是个人作战,并未与球城签约;随着时间的推移,涂文晖伤病缠身离开球台,丁俊晖则成长为“台球桌上的伍兹”。

  尽管丁文均强调“丁俊晖模式不可复制”,但丁俊晖的成功对涂文晖来说是个莫大的激励:“他比我运气好。我和他的差别是赞助问题,有赞助商是因为他有专职教练。应该短时间内打出名气,吸引赞助商的注意。”

  “所以现在要把身体彻底治好。”涂文晖没定下重返球桌的时间表,他已经不年轻,急也没有用了。

  涂文晖:我像王治郅 丁俊晖像姚明

  涂文辉清楚地记得,2001年在北京斯诺克名宿张东涛的引见下,他和丁俊晖打了一场球。当时丁俊晖的父亲丁文均看到他说:“噢,你就是涂文晖啊!”

  练球模式:涂文晖14岁独自来到广州,成为成功路球房的签约球员。记者在涂文晖1997年2月24日与成功路桌球城签订的《球员合约》上看到:球城免费提供练球场地;每月提供1000元生活津贴,每月按15%递增;提供涂文晖比赛路费和比赛服装;而涂文晖必须接受公司的赛事安排和广告宣传;比赛奖金和广告收入公司与涂文晖按“三七”分成。

  这份比较规范的合约,在保证涂文晖收入的同时,也束缚了他自由训练的愿望。

  “有客人来找我打球怎么办?还是要为球城盈利着想。但是丁俊晖因为有爸爸在身边,就不会有人干扰他练球。”涂文晖毫不掩饰对丁俊晖练球环境的向往。

  成长模式:涂文晖一直是一个人在广州,自己照顾自己对于14岁的孩子而言无疑非常困难。“要打出成绩,每天得练10个小时以上。但是如果自己一个人,很难每天坚持。除非有人督促。”涂文晖说。

  赞助情况:涂文晖从来没有接受过赞助商的资助:“没有人会把台球当作有回报的项目。只能是娱乐项目,在别人眼里就和打

麻将一样,被老师发现还要挨骂。”

  涂文晖把自己与王治郅拿来作比,都是“过渡阶段的牺牲品”。

  “王治郅去了NBA,就像我去了广州一样。姚明后来一去就成功了,丁俊辉更像姚明。我正处在台球从非职业化走向职业化的过渡期。”

  丁文均:“丁俊晖模式”不可复制 靠的是实力

  记者致电丁文均,这位忙于照顾儿子打球和自家球城生意的父亲,已经不记得有过涂文晖这么一个武汉球手了。

  丁文均反复向记者强调丁俊晖的模式不可复制。能孤注一掷地培养孩子,还不在“正途”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的,就算孤注一掷了,也不一定能成功:“他靠的是实力,自己打出来了,什么都会随之而来。”

  练球模式:1997年举家迁居东莞后不久,丁俊晖开始在东英台球俱乐部里有了自己的工资,一个月三千块。而且练球的房间隔音效果极好,毫无干扰。

  “在这种环境下练球,你说我能不感觉爽吗?”丁俊晖在其自传中写道。

  丁俊晖的父亲丁文均告诉记者,丁俊晖现在每天练6个小时。这个强度在涂文晖看来,太少了。“英国的亨得利和奥沙利文每天至少要练10个小时以上,6个小时怎么能再拿世界冠军?”

  成长模式:丁俊晖的父母随他一同在东莞,照顾起居。丁俊晖曾对媒体表示:“我的任务是全身心地把球打好,其余的都是父亲在打理,需要自己做什么,自己再做什么。”

  赞助情况:“没有赞助商怎么去英国?不去英国怎么可能有成绩呢?”丁文均反问记者。赞助商在丁俊晖的成功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联赛制度,许多很有天分的球手没有生存空间,他们因为生活压力早早地离开了职业台球,很可惜。”丁俊晖说。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