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残疾朋友该如何面对关爱--残疾人就业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8:35 汉网

  汉网消息(长江日报)记者李咏 通讯员李大庆 朱素芳 彭海波

  面对自身残疾,绝大多数残疾人自强不息,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不屈的人生;但也有少数残疾人一味依赖政府和家庭,或对工作挑三拣四,多次失去就业机会;或坐在家里无所事事,虚度本已残缺的生命。

  在5月21日“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两个典型实例,以期引起广大残疾朋友的思考。

  实例一

  刘丽(化名),洪山区和平街肢残少女。1981年出生,2001年中专毕业。其父亲带着她多次向省、市、区政府、残联、信访办、教育部门写信并上访,希望安排一个离家近、稳定的单位上班。她最大的愿望是进其母亲所在小学当会计,但因该校员工严重超编,无法如愿。

  洪山区先后3次召开协调会,为刘丽解决工作。其中,区残联安排她进和平街所辖福利企业——市皇冠畜牧器械厂,月工资600元,交通费由区残联报销。但仅上班2天,她就坚决不干了。后来,有关部门又安排她到和平街杨家湾小学当会计,属合同制员工。她称“无编制”再次放弃。洪山区先后帮其联系了4家企业,但她都称“不稳定”而放弃,至今待业在家。

  记者点评: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下,各级政府为残疾人就业不遗余力。但一些残疾人脱离市场需求,片面追求工资高、离家近、轻松、稳定的工作,对岗位挑三拣四,致使一次次机会丧失。这种择业观念不可取。

  实例二

  张小元(化名),42岁,江汉区民族街居民,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他原先靠踩“麻木”养家糊口。将“麻木”上交后,社区帮助他办了全额低保手续。为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市、区残联、劳动保障部门多次举办专场招聘会,他因嫌工资低不愿上班。社区也向辖区企业推荐其做杂工,他也不乐意。

  社区干部问他,他回答:“上班拿不了几个钱,还不自由,不如拿低保金过个基本生活算了。”

  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打打麻将,这就是张小元的生活状态。

  记者点评:劳动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理当发奋努力,身残志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味依赖社会,不思进取,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