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医科大学副教授贫困潦倒沦为制毒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18:18 e法网-法制周报
医科大学副教授贫困潦倒沦为制毒者(图)

王章元被捕现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著名医科大学的副教授贫困潦倒,竟沦落为犯罪分子的毒品“研究员”。王章元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接触毒品仅1个多月,警方就神速地掌握了他的犯罪证据。

  4月22日,湖北警方一举摧毁一条“实验室+制药工厂+贩毒团伙”的连锁毒品链。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副教授竟充当了毒贩的制毒工具,让人诧异的同时也让人深思。

  王章元,著名医科大学教师,10年前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知情人透露,王章元十年来一直止步于副教授,与他平时的表现不无关系。

  近日,湖北警方首次向《法制周报》提供犯罪分子被捕后的照片,透露了警方掌握的最新情况。

  制毒教授实验室就擒

  4月22日,一个星期六宁静的早晨,医科大学校园里格外寂静。除了几个清洁工的身影,校园里空荡荡的。

  王章元早早地来到实验室,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举一动已经掌握在湖北警方手中,这次也成了他最后一次在实验室里“工作”。

  在此已秘密守候三天的便衣警察发现,在楼下接应王章元的正是胡进。实验室里的王章元,正一边心神不宁地调制着药粉,一边不时地探出头来看窗外马路上胡进的动静。

  9时56分,早已掌握情况的3名便衣警察迅速来到实验室门前,猛地一脚踹开房门,手持枪瞄准了室内的王章元,深红色的“麻果”粉末还放在试验盘内进行烘干。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突如其来的惊吓,将王章元吓呆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铁铐已戴上了他的双手。

  与此同时,楼下的胡进也被便衣警察抓住。

  很快,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的警车赶到了现场。警笛划破了校园的宁静,围上来观看的老师、学生们震惊了:王章元副教授竟然在实验室研制毒品。

  民警从室验室内查获咖啡因50公斤、冰毒430余克,已制成的“麻果”粉末406克(约可制成4000颗“麻果”),并一同查获用于制造毒品的香精、色素等配剂和电热干燥箱、压片机、模具等工具。至此,以王章元、胡进、张波为核心的研、产、贩一条龙的毒品团伙被湖北公安一网打尽。

  一个知名大学的副教授,为何会甘于沦落成为毒贩制毒的工具呢?5月10日,记者来到武汉,深入调查这个令人深思的事件背后的谜团。

  副教授让学校蒙羞

  5月10日,曾引起过轩然大波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已归于平静,不管是校方还是学生都不愿意提起这个制毒副教授。“王章元在实验室制毒,这让学校蒙羞。”该校宣传部工作人员彭某称,“学校对此事件不能发表意见,如想了解王章元的为人,可直接去药学院了解。”

  药学院大楼共6层,上午11时,实验室内的教学秩序一如往常,化学药品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弥漫在走廊里。记者在5楼发现,王章元曾潜心研制毒品的实验室大门,已被武汉市公安局禁毒处查封,并用堆起来的桌子堵死,门上实验区负责人的名字已被撕去。

  随后记者来到药学院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生硬地说:“不接待,要了解情况请找公安部门。”记者询问他是不是院办公室主任,并提出见院领导的要求.他一边否认,一边重复说 “不接受采访。”

  与校方的讳莫如深相比,学校老教师和王章元的邻居则对此事议论颇多。

  了解王章元的老师称,王章元很聪明,不然也不会被留校。刚上班时,王比较勤奋,但他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只能算中等偏下。王章元给学生上课时,一般都是一进教室就打开教案,自顾自地从头讲到尾,根本不与学生进行任何沟通。在学校组织的民主测评中,王章元的课被评为不及格。学校领导发现,王上课采用的讲稿居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本。学校只得不再让他给学生上课,只负责科研和带研究生做试验。

  记者在该校网站上发现了他的简介:王章元,武汉市蔡甸人,1951年12月4日出生,1976年毕业于武汉某大学,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做生意亏成“欠债王”

  熟悉王章元的人都清楚,几年来,他做药品生意连连亏损,欠了一屁股债,王章元也因此丧失了朋友的信任。王通常见到熟人,连招呼也不敢打,低着头走开。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王章元居然把自己的儿子送往国外留学,并花几十万元买了套商品房。

  王章元的某同事说,她在1998年借给王5万元做药品生意,当时王许诺支付高利息,并在3年后还清,但后来她无数次找王章元还钱,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

  教学时应付,课余做生意,巨额花销加上欠钱不还,致使王章元在同事中的口碑极差。院领导甚至在大会上点名说,有钱也不要借给王章元。

  学校许多同事认为,王章元出事是迟早的事。被王章元借过钱的人很多,包括老同事、老领导和他的学生。

  “被追债是常有的事,他家门口经常被讨债的人围住,”王的一个邻居告诉记者,“为了躲避债务,王章元不断更换手机号码,甚至不开机。”去年,王章元的脚突然跛了,别人问起时他说是被车撞的,后来才知道,是被讨债人打的。

  为了借钱,王章元甚至不惜下跪,许多老教授见他如此落魄,实在不忍心,偶尔会借给他一些钱度过难关。王章元自己交代,几年间,他已欠下各类债务40多万元。

  贩毒邻居拉“债王”下水

  沉重的债务包袱是王章元制毒的重要原因,而拉“制毒教授”下水的,正是借钱给他的邻居胡进。胡进是湖北通山县武通医药

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通公司)总经理,最开始也是从事药品营销,后来涉足毒品生产。

  几年前,胡进选择湖北通山县一个偏远的乡村建立厂房,办起了武通公司,对外宣称生产保健品,实际上生产以咖啡因为主的毒品。王章元知道,自己欠了胡进20多万元,如果不听胡的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据警方介绍,毒品链中另一重要人物张波,是个不折不扣的混混,曾贩卖过毒品,他负责联系原材料和毒品“麻果”的贩卖。王、胡、张三人之间有一种三角债关系,因为经济利益,他们被紧紧捆在了一起。

  2006年3月中旬,胡进和张波密谋,由胡、张提供新型毒品“麻果”样品,胡进、申强(毒品链中的另一犯罪嫌疑人)提供咖啡因,张波提供冰毒,交由王章元研制毒品“麻果”。

  “刚开始时,我老是在对自己说,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落入法网的王章元十分后悔。但胡进一次又一次的逼债电话,让他无法脱身。

  3月28日,第一批成品2000余颗“麻果”从王章元的实验室里出炉,经胡进交给张波进行销售。这批出自大学实验室的毒品主要流向了武汉市的娱乐场所。很快,胡、张再次密谋,准备大量生产“麻果”。

  沾上毒品后,王章元感觉大难临头。“也许干完这一单就好了呢”,王章元这样宽慰着自己。精神上的担惊受怕和内心的痛苦挣扎,让王章元备受煎熬。王章元经常紧闭实验室大门,研制毒品也总是做做停停,只要有一丝声响,他就谨慎地停下来查看动静。

  可疑原料拔出制毒团伙

  2005年11月,通山县

卫生部门对全县药厂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查到武通公司一个房间时,发现一些硬纸箱内放着大量的袋装粉末,标签被撕,于是叫来管理生产的申强询问。申强称这是茶碱,用来生产氨茶碱。

  检查人员顿生疑问:茶碱的价格比氨茶碱高很多倍,武通公司为何用昂贵的药品来生产廉价药品?而且,武通公司申报生产的药品是“妇必舒”,而茶碱和“妇必舒”没有任何联系。检查人员还发现,武通公司的生产设施也有诸多疑点。

  茶碱可以提炼咖啡因,而咖啡因是国家管制的精神类药品,流入一般人群就是贩毒。该情况立即引起了警方的关注。警方侦查后发现,武通公司的生产、销售、运输行踪诡秘,工人全部聘用河南人,生产的产品为白色粉状物体。

  调查中发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王章元与武通公司老板胡进来往密切。 警方初步认定,武通公司有重大制毒嫌疑,而王章元很可能是毒品的研制者。

  2006年3月17日,警方掌握了武通公司暗中制造咖啡因,并在武汉秘密研制新型毒品“麻果”的大量证据,而研制点就是王章元的实验室。

  据警方介绍,“麻果”是近两年从泰国流入我国的一种新型毒品,其主要成分是冰毒,外形为粉红色颗粒,像毒品“摇头丸”,但毒性和危害性比“摇头丸”更甚。

  要制成“麻果”,需要咖啡因与冰毒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胡进的武通公司负责生产咖啡因,而冰毒由张波从境外购得。要研制出理想的“麻果”,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胡进与张波很快瞄准了具有高超药学知识的王章元。3月中旬,在胡进和张波威逼利诱之下,“债王”王章元只得答应帮他们研制“麻果”。

  (文中除王章元外均为化名)

  “艺高德不馨”现象解析

  记者专访

武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胥青山

  记:武汉某大学副教授实验室内制毒一案,反映出高级知识分子中的“艺高德不馨”现象,您怎么看待?

  胥:无须讳言,最近高校的确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无心向学,热衷于搞权学交易、色学交易、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让被人们视为象牙塔的大学蒙羞。事实一再警示,大学的学术性、公正性、纯洁性、教育性已面临严峻挑战。

  记:您认为,对制药试验这种具有安全风险的工作,学校是否该采取措施保障其安全?

  胥:科学研究从学理上说,是没有禁区的。应当允许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然而,作为政府和高校应该有引导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措施。

  对于一些敏感的研究领域,在确保研究人员自由的前提下,应当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其实这也是世界各国任何研究机构的通行做法。“制毒案”的发生,提醒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的安全性。当然,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者(研究者)的良心和社会责任心。

  记:您怎么看待高级知识分子的犯罪行为?

  胥: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人,他们中有犯罪的并不奇怪;其次,高级知识分子是一群掌握着高科技的人,他们中一旦有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第三,有些高级知识分子道德、法律意识淡薄。对于不同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单位不仅要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更要在思想上、道德上帮助他们。高级知识分子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本报特派记者 刘俊 特约记者 许薇 发自湖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