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担架献爱心"首次行动:担架架起田东母婴生命之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9:56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莫国献 熊红明

  5月21日上午11时,由本报爱心读者捐献的40副担架,顺利送达田东县妇幼保健院。当本报志愿者将担架送到保健院院长黄小雄手中时,她满怀激动地说:“山区孕产妇是多么需要这样一副能保护母婴安全的担架啊!在山区,一副担架托起的不只是两条生命!”

  产妇心声 担架一次能救两个人

  5月21日上午,爱心担架送到田东县妇幼保健院后,爱心读者代表在简短的仪式上将担架送到田东县妇幼保健院及村屯代表手中。按照担架所需情况,40副爱心担架中的4副将留在妇幼保健院使用,其余36副将送到作登瑶族乡、四林镇、坡塘乡等9个乡镇的36个村屯。

  这些担架平时主要由各乡镇卫生所保管,如果村屯有待产的孕妇,就可在孕妇的预产期之前,将担架领回家里,以备使用。

  在捐赠仪式上,田东县副县长覃梅华代表全县人民感谢本报及本报爱心读者。曾经在担架上经历了生死搏斗的孕妇谭英台,也特地从作登瑶族乡赶来,讲述了3个月前,她连夜坐担架从深山到卫生所生产的经历。

  今年2月7日中午,谭英台怀的第二胎在家中准备生产,但直到下午,她也没把孩子顺利生出来。折腾了5个小时后,谭英台的家人看情况不对,才通知卫生所的医护人员赶来。

  由于胎位不正,谭英台必须转到卫生所接受处理。但村里却没有担架,折腾好一阵,大家才用两条结实的木条,再架上纳凉用的躺椅制成了一副“担架”。一行人打着手电筒点着火把,在黑夜里一起下山,将谭英台送到作登瑶族乡卫生所。最后,在田东县产科急救中心的救助下,谭英台和她的宝宝才母子平安。

  在捐赠仪式上,怀里抱着已经3个月大的健康儿子,谭英台动情地对记者说,她所在的村屯,由于贫穷,祖祖辈辈都是在家里分娩,只有在非顺产的情况下,才会到卫生部门分娩。而在农村,由于封建迷信,在孕妇生产前,家里是不会准备担架的,担心准备了担架,就有不好的兆头。她说,以后一定告诫村里的人,生孩子一定要准备好担架,否则随时都会丢了性命。

  难忘体验 生命之路如此崎岖

  在捐赠仪式结束后,本报记者和8名志愿者一起将一副爱心担架送到作登瑶族乡陇祥村定荷屯,这里是田东最需要爱心担架的村屯之一。

  定荷屯离县城有38公里,要到定荷屯,我们必须得先走30多公里的柏油路,接着是10多公里黄土漫天的土山路。再下去就是大约4公里长的石头山路,小轿车和面包车到了这段路就只有被淘汰了。而越野车在大约4米宽的S型的石山公路上蜿蜒而下,路边就是百米深渊,路面上直径超过20厘米的石块,与车轮剧烈摩擦,声声作响,汽车颠簸得实在厉害。

  走过石头山路,还必须要走大约4公里的山间小路,一条宽约1米的小路,就好像镶嵌在大山石头缝里。小路盘山蜿蜒,每个拐弯的幅度都很大,有的地方小路坡度几乎达到了垂直,简易的石块铺成的石梯,让即使是常常进出此路的当地村民大叹行路难。

  正当大家感叹这里的道路时,一起陪同送担架的田东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辛秀团告诉我们,定荷屯的很多人,都是靠着一副担架,从这样的路上抬出来的。而定荷屯已算是田东需要担架的、离县城须步行时间最短的村屯。不少村屯,需要步行四五个小时,而道路难行情况,远远超过定荷屯。

  诚挚谢意 “以后不用那么辛苦了”

  从越野车不能走的地方到定荷屯,虽然只有4公里的路程,但我们还是经历将近一个小时的摸、爬、滚,才到达定荷屯。在途中,定荷屯屯支书阮建清赶来接我们。

  阮建清告诉记者,屯里几乎每年都有妇女要生产,需要担架抬妇女出山的情况也是非常多。而村民自制的担架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用背篓或者竹筐捆上两个木棍,就做成了担架。

  他说:“我就抬过至少5个妇女到医院生小孩,路上很危险,担架有时不牢靠,有时太不轻便,如果是在夜里出山,那实在是辛苦。”记者和志愿者一起到达定荷屯时,屯里的村民都出来迎接他们期待已久的担架。今年已经76岁的班妈先老婆婆,还特地穿上了过节时才穿的瑶族服装,并背上曾经“装”过几名产妇的竹背篓,来给大家讲述山里产妇的艰辛。她告诉记者,由于经济落后,村民家里有时连几块像样的木板也找不出,所以只能用竹箩筐背,或者用竹箩筐抬。

  县里的工作人员现场教村民组装担架,看到漂亮的担架很是实用,几名妇女不禁互相议论起来。村民黄彩丽几年前生产时,是坐着村民自制的箩筐,她指着箩筐说,几年前她就是被用这种竹箩筐抬出山生孩子的,她说:“将来村里生孩子就坐这个担架出去了,不用那么辛苦了。”

  离别之思 需要的不只是一副担架

  志愿者们还给村民带来的礼物。昨天是蓝瀚平小朋友的生日,他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成为了我们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员。细心的蓝瀚平给屯里的小朋友准备了铅笔、作业本等礼物。而志愿者何颉则为村民带来了糖果,她还为村里的女孩和妇女带来了漂亮的发带。

  在我们离开定荷屯时,村民们眼含泪水挥手与我们道别。一位老人一边挥手一边激动地喊“感谢你们,真的很感谢!”当志愿者从定荷屯返回县城时,田东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和其他工作人员已经守候在路边多时。她们将一面写有“情系革命老区,关爱贫困母婴儿”几个大字的锦旗送到记者手中,以表示对本报和本报爱心读者的感谢。

  在回南宁的路上,志愿者李英发出这样的感慨:“定荷屯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副担架!”的确,定荷屯共有30多户村民,距离通车公路仅4公里,但由于山路崎岖,步行要花40多分钟时间。由于缺水,村民喝的水,是平时天上下雨时,村民用蓄水池囤积下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而他们的农田,多数只是几块大石之间的缝隙里,堆积的一小堆泥土……

  当天,记者了解到,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田东县政府已决定将定荷屯搬迁到通公路的地方。目前他们的新房子已经建成,其他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村民可以过上好日子。编辑:黄皓作者:莫国献 熊红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