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老人在洞穴中住21年 忘记数字不忘毛主席(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5:18 国际在线

  

老人在洞穴中住21年忘记数字不忘毛主席(图)

  穴居老人

  核心提示

  1985年,普定县白岩镇打油村39岁的村民姚明昌因为贫困住进了村里一个名叫燕子洞的山洞里,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穴居生活。

  穴居日子,缺盐少油,遇到死猪死狗,才可以打打牙祭。21年转瞬过去,当年进洞时的青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前不久,记者两次来到燕子洞,终于探访到这个有着特殊经历的穴居老人。

  4月底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普定县白岩镇打油村,在姚明昌56岁的妹夫杨仕华的带领下走了10来分钟的山路后,来到村子中的一座山下。

  杨仕华朝着山腰绿树掩盖着的一个洞穴一指:“那就是燕子洞,姚明昌就在这里住了21年。”

  爬到洞中,一股凉意袭来,令人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这个洞长约30米,进深有约6米,最高处约4米。洞中央垒放着三块大石头,算是灶台,上面支着一口黑黑的铁锅,里面残留着几片煮熟的椿树叶子,旁边一口崭新的锑锅内,盛着大约1斤左右的米。

  在灶台边,堆放了一大堆柴灰。灶台顶部,由于长时间受烟熏火燎,岩石已经有了一层又黑又厚的烟垢。距灶台右侧不远处的地上,铺着一层稻草,这里应该是主人就寝的床了。

  可惜主人姚明昌不在洞中。

  杨仕华说,他可能是到野外去了,这个季节里,天气又不冷,地里又有蚕豆,树上还有樱桃,说不定姚明昌已吃饱了,此时正躺在哪家的油菜地里,正美美地睡大觉呢。杨仕华说,一般天气冷时,姚明昌吃饱后的大多时间都是呆在洞中烤火,而天气一转暖,他大多数时间都在野外闲逛。

  杨仕华还描述了姚明昌的形象:头发从未剪过,已经有1米多长,披着的时候超过了臀部。因为长时间不洗,头发相互沾在一起已经结成了块,就像一个“野人”。

  当天,记者与杨仕华在村子中花了两个多小时四处寻找,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姚明昌,记者只好遗憾地离开了打油村。

  5月16日上午11时许,记者与湖南卫视、安顺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之声”的记者再次来到打油村。还未到燕子洞时,远远见一个人影正在洞前的一块田里用田水洗白菜,同行的杨仕华一看背影就说“他就是姚明昌”。走到其身边后,记者发现他的头发已经剪掉,只有一寸左右长。姚明昌说,他的头发是三天前村里的一个人帮他剪掉的。经过简短交谈,记者得知他刚刚从村子里闲逛回来,还没有吃早饭,他正在洗的菜是一个好心的村民送给他的。

  几乎忘了油的味道

  此时,记者细细打量了这位经历特殊的老人。他满脸污垢,右眼已失明。一件短袖汗衫,一条青色长裤,浸满了汗渍和尘土,油黑发亮,脚上的一双布鞋已又破又旧,左脚的五个脚趾头全部暴露在外。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的脸上呈现出一种灰黑色。面对记者,他始终面带微笑。

  洗完菜,记者随姚明昌向他的“家”走去。回“家”的路上,姚明昌行走时显得动作格外迟缓。同行的人提出让他跑一下,但他的奔跑只能算是快走,而且,身体各部分显得极不协调。同行的人分析说,可能是住了这么多年的山洞,一直与世无争,没有什么事需要他做剧烈运动,因此他的运动技能就渐渐退化了。

  进入山洞后,记者发现里面的陈设和第一次所见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床”边添了一根用新鲜柏树做的拐杖。看来,姚明昌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灶台上的黑锅里,还有一碗冷饭,但锑锅里已经没有米了。好在同行的湖南卫视的记者特意为他买了20斤米。姚明昌双眼露出喜悦的光芒,伸手抓出一把米,放在掌心看了看,高兴地笑了。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