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河南多胞胎家庭面临困境 养活不起只得外出乞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7:45 国际在线

  多胞胎家庭困境面临保障空白

  好心人送的“尿不湿”用了又用

  一条2米长的晾衣绳上密密地挤着一二十个一次性“尿不湿”。

  任全红抱着8个月的大女儿在唉声叹气,在他的身旁还有3个跟大女儿同一时间出生的二宝(男)、三宝(女)和四宝(男)。

  “唉!你都看到了,为了省点钱,好心人送的‘尿不湿’用了洗、洗了用,这都不知道晾过几次了,只要不烂我都不会扔。平时还舍不得用,只有在下雨天才给孩子换上,只能是这样了。”

  2006年5月18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棠村镇任大寨村。

  任全红的身后是简陋的平房,爱人杜花正抱着孩子喂药。

  “从出生到现在,孩子的肠胃就一直不太好。要么今天老三有问题,要么明天老二不舒服。家里钱都花光了,没办法给孩子到大医院看病,只能在小诊所配点药,就这还欠医院2.1万元费用没结清。”

  按照任全红的说法,贫困从怀孕时就跟这个家庭结下了渊源。

  两年前,他们一直在山西太原捡破烂,本指望着就此攒点钱日子过得更好些。2005年5月一次孕检中,发现妻子杜花竟然怀了四胞胎,从太原一路兼程赶回老家,乡里医院表示医疗条件不好生产有危险只能上省城大医院。就这样他卖光了家里的粮食,加上借来的钱共凑了8000元,于9月来到河南妇幼保健院。为了节省费用,任全红和妻子两个人每天只吃两个馒头、两碗稀饭、一袋咸菜。

  营养不良的结果是,四胞胎的提前出生与妻子杜花8个多小时的长时间昏迷。

  在医院多呆一天就要产生一天的费用,任全红想尽快出院,没想到遇到了麻烦,由于还欠下院方2.1万元的医疗费用遭到了拒绝。

  经过多方协调与乡里担保,在写下欠条之后,任全红终于带着4个孩子回到了老家。这又面临着另一个严峻问题,孩子的生活费用没有着落。

  “这该怎么办呀?当时就想着要送两个孩子出去,看看这个,摸摸那个,都是亲骨肉,真要送出去又舍不得。”任全红叹了一口气,他与杜花在夜里常常发愁。

  而这,还不是让任全红与杜花最操心的事,4个孩子一天就要喝掉一袋奶粉,现在全家的重担都落在老父亲一个人的身上。为了补贴家里生活费用,会盖房子的父亲每天能有25元的收入,另外还能节省家里两顿饭。

  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天津市民闻讯后,开始不断地给他们寄来奶粉,几个月来从没间断过,这多少让这个家庭喘了口气。

  “现在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吧!”任全红又一次叹了口气。

  养活不起四胞胎只得外出乞讨

  “我叫许勤英,是河南商水县袁老乡王庄村人,我老公在北京打工,因为生四胞胎,家中养4个孩子实在困难。请各位叔叔阿姨,姐姐妹妹们,伸伸你们贵手,帮助帮助我们吧。”

  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头挂着一张纸牌,4个一岁半的孩子坐在冰凉的车上,一人嘴里叼着一个奶瓶。

  每天一早,从北京市西四环外的梅市口到公主坟,许勤英都要蹬着这辆三轮车载着孩子沿街乞讨。自2005年10月至今,她一直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养活着4胞胎。

  许勤英是随在北京做油漆工的丈夫张治河来京的,她随身携带的还有王庄村委会和商水县医院开具的四胞胎证明,“怕被当成人贩子了”。

  “家里能卖的全卖光了,4个孩子两天就要5袋奶粉,现在没办法,只好到北京‘要饭’去了!”张治河的父亲张国宾掰着手指头算着,“一件24袋的奶粉是385块钱,一个月孩子就要吃3件多,算下来需要1000多元。家里一共有1200多公斤小麦,全部都卖了才有1700元,连孩子两个月的奶粉钱都不够,要债的到家里都排着队了。”

  2006年5月18日,河南省商水县袁老乡王庄村,张国宾拿着4个孙子孙女(3男1女)的照片老泪纵横。由于粮食全卖光了,现在张国宾以借食度日。“全指望着今年有个好收成,到时候把欠别人的粮食先还了。”

  许勤英自带4胞胎乞讨以来,在北京不断碰到好心人士。“有一家奶粉公司一直给孩子免费提供奶粉,说要提供到孩子两岁的时候。还有很多人给孩子带来吃的、玩的,也有人直接给点钱,5块、10块的,一个月下来也不少,还够用。”

  多胞胎多现农村贫困家庭

  2006年4月18日,河南许昌襄县农民袁芳剖宫产下四胞胎。

  2006年4月30日,河南许昌市鄢陵县陶城乡康玉芳剖宫产下四胞胎。

  ……

  河南省妇幼保健医院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在这个医院出生的多胞胎婴儿中,多胞胎的单次生育个体总量呈上升趋势。2002年,有双胞胎40个,三胞胎2个,四胞胎3个;2003年,双胞胎38个,三胞胎4个,四胞胎1个;2004年,双胞胎49个,三胞胎5个,四胞胎1个,5胞胎1个。而在1999年,当时全国仅有34个四胞胎家庭。2005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共诞生了7800位新生宝宝,其中171对是双胞胎,10例三胞胎。多胞胎婴儿数占总婴儿数的4.77%,几乎每20个宝宝中就有一个是多胞胎宝宝。2006年1月,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双胞胎5对,四胞胎1例;2003年13对双胞胎;2004年36对双胞胎;2005年44对双胞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2004年分娩了14对双胞胎,2005年双胞胎的分娩达到了26对。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崔世红表示,从5年前开始,多胞胎的几率逐渐增多。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来自农村家庭的多胞胎占到较大数量,怀孕以及生育后的巨额花费本来已让这些家庭陷入困境。由于大多属早产,婴儿的身体组织和器官还不是很完善,出现的疾病比较多,这又是一项较大的花费。而对孩子的长期抚育无疑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中山市南区诺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梯维修员张小华在妻子潘欣产下三胞胎后,更多的是忧愁。3个孩子出生后,一直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观察,每天的医疗费用就需要3000元,估计全部医疗费用大约要10万元左右,夫妻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才3000多元。现在所花的钱都是东筹西借的,向公司借了8000多元,公司的30多名员工捐了近5000元,剩下的钱都是找亲戚朋友借的。对于以后所需的治疗费用,张小华一筹莫展。

  同潘欣一样,自生下孩子后,江西宁都籍的打工妹郭秀金和3个孩子每天在医院的医疗费就需1000多元。河南许昌襄县农民袁芳一家也面临如何养活4个宝宝的难题,他们打算除种地外去收废品,尽最大努力养大4个宝宝。河南许昌市鄢陵县陶城乡康玉芳一家,最初因为没钱只好给孩子买几元一袋的奶粉,并打算把最小的两个儿子送人。

  救助多胞胎家庭遭遇体制空白

  “我们去民政部门了,他们说上边没政策。”

  河南商水县袁老乡王庄村张国宾感到无奈,县民政局告诉他,在政府的救济中没有多胞胎这一项,所以没办法对他们家进行救助。遇到同样尴尬的还有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棠村镇任全红,他也无法从政府机构获得救助,他咨询过相关政策,政府只对不能维持生存的特困户进行救助。

  一个事实是,贫困家庭面临着多胞胎的抚养困局,而政策与制度则面临着救济的空白。河南省卫生厅有关人士表示,对于多胞胎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政府在这方面管理薄弱,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非常头疼的问题。

  于是,来自民间的救助与慈善捐助成了当前化解困境的解决之道。

  相对于其他步入困境的多胞胎家庭来讲,河南许昌市鄢陵县陶城乡康玉芳一家是幸运的。

  2006年5月9日,郑州市“大厨房”项目组委会全体员工集体收养了康玉芳的四胞胎,当“大厨房”负责人把1万元现金和价值2000元的奶粉、婴儿装送到四胞胎的父亲康运五手中时,这位36岁的汉子感动得痛哭流涕,长跪不起。

  项目主办机构郑州市市场发展局副局长唐文革介绍说,“大厨房”100多名员工集体捐资购买了该项目4间共100多平方米的商铺40年使用权,赠送给康运五的四胞胎。按照承诺,仅前3年4个商铺每个月就能收到2000多元的固定补贴。3年以后,四胞胎可以收取商铺的月租生活。唐文革并不讳言“有人称之为炒作”,“不管怎么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好好地活下去,健康成长,孩子的生存总算有了保障。”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负责人陈洪涛认为,最关键的是给他们一种可以依靠自己能力生存的方法,可以为被救助者提供技术和培训,可以提供贷款而不是捐助,让他们有自力更生的观念。北京市救助中心李军主任说,这种状况最终还是要依靠当地政府救助。

  来源:郑州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