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各收各的费各藏各的图 城市管线档案何日统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9:13 汉网

  汉网消息(长江日报)记者杨捷 实习生谢萍 通讯员姚丽文

  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该管理、收藏地上地下城市建筑的资料。近11年间,我市建成区版图扩大了89平方公里,但很多地下管线工程资料没进市城建档案馆。昨日,该馆负责人自嘲:“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个‘城市地上建筑档案馆’。”

  去年开始执行的建设部第136号令规定:“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

  拥有25年历史的武汉城建档案馆,目前管线工程档案仅占馆藏量的2.96%%。除了一些市政道路地下管线资料施工完成后归入城建档案馆,其他大量管线施工档案没纳入竣工备案管理。

  城建档案馆人士诉苦:我们说话“不够分量”。体制上,管线产权单位、管线专业管理部门不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档案不移交,没有限制措施。尽管建设部有令,武汉市还没出台相应法规保证执行。管线的主人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地下管线有“八国联军”之称,涵盖自来水、煤气、污水、电力电信等部门,管线资料均是“各家孩子各家管”。

  “管线档案分割管理,对一个建设量很大的城市非常不利。”市城建档案馆负责人列举弊端:不利重大危险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应对;不利施工单位查询。一个施工断面往往涉及多种管线,施工单位被迫一家一家查;信息不准。管线竣工没有实施验收备案,规划的线路遇到阻碍变动后,资料常常没能及时更新。

  据了解,目前各管线单位对管线信息实施有偿查询,这也是各家自守管线信息的原因之一。市城建档案馆设想:能不能将各家管线信息整合起来上网?在政府网站上建一个全市管线信息平台,施工单位通过导引页面知晓施工地域内涉及多少种管线,然后“对号”进入各管线单位的收费查询系统了解细节。“这样,不影响管线单位利益,又方便了用户和政府掌控城市公共信息。”

  据悉,北京市城建档案馆收集了77%%城市管线档案资料。

  武汉市因管线不明,每年发生的地下管线挖断、爆裂事故,导致的损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此引发断水、断气给市民带来的不便,更是无法估量的损失。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全面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让施工单位“看准了”施工,万一出了事故也便于追查责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