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风雨同舟共御危难 金平区迅速展开救灾复产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0:07 大华网-汕头日报

  巨浪滔天,狂风呼啸!从西堤到小公园,从乌桥到岐山,随着台风“珍珠”一路狂奔,汕头中心城区西片转眼成为汪洋泽国。顶着狂风暴雨,趟着齐胸积水,金平区干部群众手挽手、心连心沉着应对,面对2896户危房、十四级阵风的严峻挑战,创下了台风登陆前成功转移逾万危房户,台风期间倒塌房屋198间,却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故的了不起成绩。

  连日来,金平区上下继续发扬不畏艰难抗击台风的精神,不等不靠,鼓足干劲投入
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行动中。“珍珠”肆虐留下的灾痕正在迅速消失。

  苦口婆心大转移

  对于危房密集的金平区来说,台风来临,动员危房户及时转移、投亲靠友尤为关键。

  永祥街道共有危房606户,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金平区危房面积最大的街道,转移任务非常繁重。台风前一天,永祥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汉青已带领街道和所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对1502名需要转移的危房户作耐心动员,并发出了《紧急撤离通知书》。“才5月份,天气这么凉,又下雨又打雷的,台风哪可能正面袭击汕头?!”17日上午10时,风大雨大,当街道工作人员和永泰派出所民警来到永泰街35号时,12户居民中,还有6户无动于衷。“风情紧急,刻不容缓,此时无情胜有情,必须把他们强制转移。”刚把东西搬出来,并用木板封了门,三楼的天井突然哗啦啦塌到了一楼。那几户“顽固分子”庆幸之余心服口服。至当天下午转移的最后期限,该街道需转移危房户全部迁出,共强制撤离难通户14户36人。

  最难“剃头”的可算精神病人、弱智患者等特殊群体。在海安街道,转移过程中,面对病人的打闹,工作人员不厌其烦,费尽口舌努力说服,把他们接到庇护中心,由专人加以看护,确保了这些特殊人群的安全。17日中午,万安社区,积水已上涨到小腿,危房在水中摇摇欲坠,此时距全部撤离时限已不足1小时。可是,两个精神病人、两位孤寡老人、一个重病患者宁死不肯离开。街道、居委干部蔡璧华、郑汉文等不顾自身安危,反复进出危房坚持做说服工作。最后,在地段民警的协助下,大家齐心协力将这几名群众抬到安全地方。

  群众的求助就是出发的命令

  与“珍珠”英勇搏斗的情形仿佛就在昨天。17日晚上约12时,风雨大作,台风开始登陆。在乌桥街道振兴居委星光老人之家,求援电话接踵而至:“夏岭路6横22号三楼墙体倒塌,砸坏20号房屋。里面有一独居的老太太等待转移。”“电池厂墙体倒塌,危及后面紧挨的振球左巷6号,屋里有一刚出院的重症老人。请赶快处置。”险情就是命令,刚巡逻回来的十余名应急队员夺门而出。

  线路停电,乌桥片区一片漆黑。走进齐胸深的积水里,所有人顿时都打了一个激灵。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救援人员涉水来到第一个求助点。这时,老太太正站在一楼的楼梯中间,惊魂未定地看着家中的积水等待救援。

  前往第二个求助点的路非常难走。直走的巷道太窄,水太深,阴沟多,只能绕道。平时2分钟就能走到的路,这会儿却走了近半个小时。在污水里泡了好几个小时,回到待命的地方,捧着热汤,双手还不由自主地颤抖,双腿也变得发软乏力。

  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危险,群众的求助就是出发的命令。台风期间,金平区各级党政和公安民警等部门的同志全部坚守在抗风第一线,他们奋不顾身,把安全带给群众,却把危险留给自己。

  暴风雨中有股暖流涌动“庇护所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一家人。”狂风冷雨中,金平区的各个临时庇护中心就像热烘烘的暖炉,让每一位前来求助的群众暖到心窝里。17日上午开始,首批7个居住在危房中的独居老人被接到乌桥街道星光老年之家,其中有两个老人全无自理能力,拉屎拉尿都要别人帮忙。4个工作人员分成两组,不怕脏不怕累,彻夜不眠给予老人以悉心照料。同益街道即将退休的老党员万明强,不顾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连续48小时始终战斗在抗风第一线。岐山街道西陇居委党支部书记袁壁伟,去年5月做了肠部的大手术,平时只能吃稀饭,每天还吃药不断,身体极为虚弱。但从17日上午至台风警报解除,他一步也没离开岗位,中间几次差点晕厥。

  狂风暴雨的洗礼中,群众邻里之情闪亮发光。18日凌晨,在风势最猛烈之时,居住在西堤海旁三段临建37号的70多岁方老太太和58号的林先生分别打电话求救,一个是屋里严重进水,一个是三楼屋顶被掀翻。而此时,该地段的积水差不多有一人多深,里面的人走不了,外面的人也很难过去。紧急关头,居委工作人员拨通了近邻林茂炳等的电话。求助迅速得以落实,遇险群众及时转危为安。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左邻右舍之间将就近救助。这也是街道、居委多年救灾经验的总结。

  争分夺秒抗灾复产

  台风登陆之后,金平区的干部群众全力投入到了灾后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正常生产秩序的新战斗。

  辖区内的主干道上,成堆的垃圾、断枝残叶不见了,原来横七竖八的树木,经过修整、扶正重新挺立在道路两旁。

  内街小巷、生活小区内,垃圾杂物被清扫一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整洁。欢声笑语、鸟语花香重新回到群众的生活中来。“18日台风警报解除,我们迅速组织力量,集中清通西港河片区的涵闸、下水道,割掉堵塞河道的水浮莲,加快道路、厂区积水的排放。积水最深的杏花街,到20日上午也完全排干。积水退去,北郊周转房2千多名居民从临时安置点顺利回迁。”尽管忙得不亦乐乎,但光华街道的社事办负责人看起来精神十足。

  莲街道是金平区最大的涉农街道。台风期间,1.4万亩耕地、3万亩池塘养殖区、近千亩蔬菜全被淹没,龙眼、芒果、香蕉番石榴等果树折枝落花,绝大部分的禽畜被淹死,农民群众损失惨重。“台风过后,我们已经发动1.5万人次投入救灾复产一线,出动约50台抽水机机力排涝,加派人力利用潮汐人工排水,抢修受损的堤围、涵闸、道路、机耕路,组织群众对水稻、果树喷药施肥,防治病虫害。”街道分管农业生产的翁副主任对灾后如何恢复生产滔滔不绝、胸有成竹。

  站在玉井社区的稻田边,原来白茫茫的积水全部退尽,农民们把稻杆、稻叶上的泥巴洗得干干净净,1500亩水稻看上去绿油油一望无际,让人对未来的丰收充满信心。本报记者蔡毓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