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女子患肾炎遭丈夫抛弃 无奈含泪送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2:57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 阮友直 实习生 朱隽娴 林晔) 今年30岁的池珍莲是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乡人,5年前,花一样的池珍莲与同乡肖某谈上恋爱,肖某不嫌弃她患上肾炎,催促着同她办了婚礼。就在她病情恶化最需要呵护的时候,丈夫的态度令她心寒滴血;但她依然倔强地带病与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期待丈夫回来。

  因她的病,其老母亲患上了抑郁症,老父四处借债寻医差点出车祸丧命,眼见着天文
数字般的治疗费用,她痛苦地徘徊在坚持与放弃之间:最后忍痛将自己的儿子送给了别人,独自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

  日前,记者在福州总院采访了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池珍莲及其父亲。

  车上偶遇成终身之恨

  20日,在福州总院门口,记者见到了前来看病的池珍莲。她高高的个子,蜡黄枯干的脸上明显带着病容,肺积水引起的咳嗽,不时打断她的讲述。

  池珍莲在家排行老三,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职专毕业后,容貌出众的她先后在福州的“三明大厦”、“西湖大酒店”工作过。

  1998年夏的一天,回老家探亲的池珍莲,偶遇多年不见、刚退伍回来的初中同学、同乡肖某。在从福州去尤溪的中巴客车上,车厢内极其拥挤,池珍莲提着大包小包,被夹在人群中间,车子在山路中颠簸前进,突然一个急转弯,池珍莲冷不防被拽倒在座位上,刚好碰到肖某。她不好意思地连声道歉,肖某反倒没有介意,还把座位让给了她。她感激地冲他嫣然一笑,才发觉这个退伍兵正是自己的初中同学肖某。

  于是,两个年轻人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从此,他们俩保持书信往来,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肖某被池的通情达理和温柔体贴的魅力所折服。肖开始闪电追求池。他们的关系进展迅速,很快成了对名副其实的恋人,他们的爱情故事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不久,他们谈恋爱的消息也传遍了家乡。“这是真的吗?别人不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你难道还不解?更何况肖某只是个高中生,将来找工作都是个麻烦!你不会这么糊涂吧?”面对众亲友的责问,池珍莲红着脸,只是说:“他不是一个一般的穷小伙!”

  她用生命守卫爱情

  1999年底,在肖某的热情攻势下,他们订婚了。然而,不久他们相继收到了一喜一忧两个消息:喜的是肖某参加三明市退伍军人考试,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厦门某银行录取;忧的是池珍莲在参加婚检时,却被查出患了肾炎,暂时不宜结婚。

  善良的池珍莲,为了今后不拖累肖某提出解除婚约,但肖某却义无反顾地坚持要在自己去厦门报到前把婚礼办了,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将守护她一辈子。满怀感动的小池答应了这桩婚事,并如期举行了婚礼。婚后第三天,肖某就只身一人去了厦门,池珍莲也回娘家居住,一边配合医生进行肾炎治疗。

  夫妻俩由于工作关系分居两地,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多。但小两口的感情还不错,常互打电话嘘寒问暖。身边曾有朋友劝池珍莲应随丈夫同去,池珍莲只是淡淡笑着说:“我相信他!”可是,这回池珍莲错了……

  婚后一个月,池珍莲出现呕吐、腰酸现象。父母立即带她到医院检查,结果证实:池珍莲怀孕了。池珍莲发现自己怀孕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可此时医生却明确地告诉池珍莲:“你的身体不允许要孩子,你虚弱的身体承担不起两个人所需的营养,如果坚持,只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可是池珍莲清楚,每个男人都有着对父亲这个角色天生的渴望,她不愿因为自己而让丈夫受委屈。就这样她私自停了药,开始等待小生命的到来。

  十月怀胎万般孤苦

  获悉自己怀孕的喜讯后,池珍莲迫不及待地向丈夫报喜。肖某却在电话里说:“听医生的,把孩子打掉!”起初,池珍莲一直相信,丈夫是怕自己生病负担太重,才那么“狠心的”。

  然而,在随后的十个月怀胎里,丈夫一直都没有回来看过她,每次给她打电话的时间越来越短、通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池珍莲的心里始终有个信念:丈夫刚到厦门工作忙,等孩子出生后,他一定会回来的!于是,她每天都在掰着指头算着孩子的预产期。他相信那将会是丈夫回家的日子。她独自忍受着寂寞和一系列的妊娠反应。

  又一个月过后,池珍莲突然感到腹痛,同时下身莫名地少量出血,父母赶紧将她送到医院。在住院保胎一个多星期后,不良的症状终于消失。她怕丈夫有负担,一直没有把这事告诉他。

  此后,为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胎儿,池珍莲吃了睡,睡了吃,导致体重急剧增加,出现了妊高症,同时,由踝部开始,小腿、大腿发生了水肿,池珍莲终日头痛、眼花、恶心、胃疼及呕吐……医生开了多种治疗妊高症的药物,但由于担心药疗会影响胎儿成长,她坚持不打针、不吃药,就这么咬牙忍受着。

  2002年8月,池珍莲历经艰辛,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然而,孩子出生那天,肖某还是没有回来陪她,池珍莲在忍受产子剧痛的同时,内心开始滴血。

  恨归恨,孩子终究是他的,她觉得迟早有一天肖某会回来认儿子的,到时或许一家人会破镜重圆。可是,丈夫像断了线的风筝,没影了,一分钱都没往家里寄。

  直到孩子周岁那天,肖某仍没回来看看自己未曾见过的儿子,就是连一个关切的电话也没有。池珍莲的父母再也坐不住了,去厦门找肖某。肖某在离开池珍莲2年后,首次回到了老家,见到了妻儿,并答应今后给他们提供生活费。

  丈夫离妻儿而去

  从那以后,肖某还能隔三差五地往家里寄些钱,贴补家用。然而,不幸又接连而至,2003年底,池珍莲突然发现自己眼前昏花,看不见东西了。在母亲的陪伴下,她辗转县里几家医院检查,诊断的结果均为由于治疗延误,她的肾炎已经发展成尿毒症,必须马上进行透析治疗。

  得知自己病情后,池珍莲焦虑不堪,医生告诉她每周至少得做一次透析,而一次透析就要320元,而这只是维持生命,要想痊愈就只有换肾,而换肾手术就算顺利进行也要十多万元。

  面对这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她知道娘家的经济情况根本无力承受,这几年来,她们母子俩吃住在娘家,花了娘家不知多少钱。尽管她认为自结婚以来丈夫没有尽过责任,但传统观念极强的她,在心中仍认定已为人妻,丈夫才是她坚强的后盾,她渴望在这危难时刻丈夫能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能用一句暖心的话化解由于疾病给她带来的孤独与恐惧。

  可是,当她给丈夫去电话谈及此事时,丈夫不耐烦地甩出一句话:“要钱我没有,孩子你不要就卖掉,我不要!”这可极大地刺痛了她的心,抛弃妻子不要紧,可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呀,难道他也不要?

  池珍莲终于绝望了。2004年夏,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拖着病体在父亲的陪伴下到厦门同丈夫协议离婚。

  忍痛割爱含泪送子

  这么多年来,没有收入来源的池珍莲,只能四处借债断断续续治疗自己的疾病。如今,病症这么凶猛,她唯一的心病是自己去世后,5岁的孩子该咋办?父母都已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孩子要托付给谁?

  然而,还没来得及让她考虑这个问题。2005年正月,因为没钱10天没进行血液透析的她出现了吐血、休克症状,老父亲急忙将她送到乡卫生院,卫生院医生告知病情太严重,必须马上转院。

  池父马上雇车将女儿送往县医院,这时池珍莲失血已经相当严重了,池父苦苦哀求着医生:“你们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啊!她的命太苦了,求求你们了!”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池珍莲好不容易被从死神的手中拉了回来。此后几天的治疗,花光了所有亲朋好友筹借来的钱,还向人借了1万多元高利贷。

  回到现实中,池珍莲见儿子一天天长大了,她内心就像针扎一样,5岁的儿子,只见过父亲三次面就被抛弃。池珍莲虚弱的身体根本抱不动他,小小年纪的他就只能跟在妈妈旁边自己走。每周妈妈去做血透时,可爱懂事的儿子就安静地陪在一旁,一呆就是四个小时。要是累了,他就靠在妈妈的床边笑着说:“妈妈,我陪你睡觉!”说到儿子,池珍莲哭得更伤心了。

  她说,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不想耽误孩子的前程,她有了把孩子送掉的想法,可一直在徘徊。

  2005年10月,尤溪城关有户人家愿出6万元收养,可是,她不为所动,将孩子送给了城关另一户好人家。小家伙并不知道无助的妈妈已将他送给别人了,他在新家中遇到人总是说:“妈妈在医院打完吊针会来接我的!”

  我会将治疗进行到底

  这些年来,由于池珍莲的家庭变故、疾病缠身,池母一直都在为女儿担心,不知不觉中得了抑郁症。2005年初,池母因怕忍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暗自端起农药喝了下去,所幸被及时发现,经抢救活了下来,但留下了后遗症。

  池父也因家中的债台高筑,苍老憔悴了许多,精力不济。2005年6月,在去筹钱看病途中遭遇

车祸,所幸经治疗没有大碍。这一幕幕,病中的池珍莲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期间,在送走儿子后,她有过放弃治疗不要拖累家人的想法,然而,父母的一句话让她望而却步———“你若死了我们俩也马上陪你去!”池珍莲不忍心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终止生命,但面对着这没有尽头的高额治疗费,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2006年3月底,就在池珍莲一家人陷入绝境时,池珍莲的生命迎来了一道曙光———池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尤溪县县长陈瑞喜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4月5日竟然得到了回复。陈县长亲自带了3000元救急款,赶到医院看望池珍莲并鼓励她:“你很不简单,坚强点,一定要活下去!”

  随后,尤溪县妇联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募捐,短短几天内企业和个人捐款已累计达到18万元。目前,池珍莲已在爸爸的陪伴下来福州联系换肾事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