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毫无怨言照顾瘫痪儿媳二十余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01:41 江南时报 | |||||||||
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有这样一个家庭,在家庭成员们还在为新生儿的降生欣喜不已时,一连串的不幸却接踵而至:儿媳产后中风,孩子夭折,随后儿媳又瘫痪在床不能动弹……面对儿媳带来的烦恼和负担,婆婆一家人毫无怨言,对其不离不弃。耳背的婆婆总是按时为儿媳翻身、擦洗身子;瘫痪的儿媳大小便失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婆婆也二话不说地为她清洗被褥上的脏物…… 这样一晃就是20多年。知道的人都说,要不是年过七旬的婆婆20多年来的悉心照料,这个瘫痪的媳妇肯定早就不在人世了。无私婆婆照顾瘫儿媳的感人事迹在当地
A 不幸一次次降临普通农家 “孩子,今天我从新河庙集市买了件你喜欢的白色衬衫,给你试一试。”老奶奶杨翠英微笑着对睡在竹椅上的儿媳顾为翠说。说完,杨翠英就忙着给儿媳翻身、试衣。看着在自己身边忙碌着的老人,顾为翠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一个发生在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徐庄村一组一个普通农家的感人场景。 睡在竹椅上,养得白白胖胖的顾为翠瘫痪在床已逾20年。知情的人都说,要不是婆婆一家人20年来的悉心照料,她肯定早就不在人世了。 1985年正月,23岁的顾为翠和比她大一岁的本镇徐庄村一组农民彭金林喜结良缘。结婚后,小彭学了一手木工手艺,顾为翠在家耕种着2亩地,夫妻俩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十分甜蜜。同年10月,顾为翠到了临产期,公公彭志昌和婆婆杨翠英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全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0月初9,顾为翠因产后中风,胎儿还没能见到人间的第一缕阳光就夭折了。一家人心中希冀的幸福画面一下子便化为泡影,看着为孩子准备好的衣物、玩具,以及墙壁上张贴着的一张张笑吟吟的儿童图片,一家人伤心欲绝。但日子还要过下去。一家人原以为经过时光的流逝,他们会将不幸渐渐淡忘,在下一个新生命到来时,他们一家能重获幸福和快乐。正是这个信念,让彭金林一家坚强地挺了过来,迈过了这个“坎”。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不幸和善良给予他们应有的眷顾。相反,更加残酷的现实如同一桶凉水把一家人浇得透心凉。当年年底,顾为翠因中风又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双腿动弹不得,完全失去了知觉,从此便瘫痪在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顾为翠的两只手逐渐变形。从此,白天一张竹椅、晚上一张床便像粘在了病体上一样,成了顾为翠的支撑物。 B 婆婆20年如一日照顾媳妇 看着原本亭亭玉立的妻子整天躺在竹椅上以泪洗面,丈夫彭金林的心中充满了怜惜,他恨不能将自己的身体换给妻子。左邻右舍都为顾为翠深深惋惜,更为彭金林着急,好心人也私下劝彭金林:人生道路还很长,顾为翠病成了这样,完全是一个累赘,不能因此而毁了你自己的终生幸福,干脆离婚重新找一个。 面对人们的劝说,全家人毅然作出决定:“为翠是我们彭家的人,我们一定得负起责任,不能不管。”为了让顾为翠宽心,婆婆杨翠英语重心长地对儿媳说:“孩子,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有什么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挺过去,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你永远是我们最亲的孩子!” 为了兑现诺言,治好顾为翠的病,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历程,他们先后到上海、南京等一些大中城市求医问药。他们东凑西借,共花费了近10万元治疗费。至今,一家四口还挤在3间旧砖房里。 1990年,经医生诊断,顾为翠的病治愈可能性极小,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一辈子。得知自己今后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后,顾为翠几次想到了轻生,她不愿拖累婆婆一家人。一次又一次轻生,一次又一次被家人用真情唤回…… 为了让顾为翠能过得舒服些,公公彭志昌特地请人按照她的身体特征制作竹椅。如今,顾为翠所躺的竹椅已经更换了5张。冬天躺在竹椅上冷了,婆婆一针一线地缝制了一条柔软暖和的棉绒垫子。为了给媳妇取暖,她将自己年轻时陪嫁的铜炉拿出来,装些带火星的木炭,放在媳妇竹椅旁;夏天天气炎热,婆婆就在竹椅的上方固定一根钢绳,将一台微风扇悬在顾为翠的头顶上方。 夏天帮助顾为翠洗澡是丈夫和婆婆必做的工作,有时彭金林外出做事不在家,婆婆就独自一人帮顾为翠洗澡。顾为翠不能翻身,婆婆就小心翼翼地用毛巾为她轻轻地擦拭身子。 “婆婆就是妈妈,要不是她,我的骨头早就打鼓了。现在她的耳朵不好使了,我喊她一声妈妈,也不知她能否听见!”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婆婆杨翠英二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照顾着顾为翠,这份情甚至超出了母爱。看着婆婆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顾为翠不禁潸然泪下,向记者说出了心中无尽的感激。“和所有的瘫痪病人一样,我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特别冬天,婆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总是不顾寒冷,洗净被褥上的脏物。” C “我就是婆婆的耳朵,婆婆就是我的手” “为翠不喜欢吃肥肉,每次吃肉妈妈都将肥的挑给自己。”丈夫彭金林说,在生活上,全家人尽可能地关照着顾为翠。妻子喜欢吃鱼,为了让她经常吃到新鲜的鱼,同时又能节省家庭开支,婆婆让公公彭志昌自制了一些渔具,外出捕鱼。看到媳妇一个人躺在家里无聊,2003年秋天,婆婆将平时种田攒下的2000多元钱取出来,特地托人从盐城买回了一台25寸彩电、一台VCD机和一些媳妇爱看的淮剧、京剧碟片。顾为翠双手变形,吃饭不方便,原先使用的羹匙长度不能将吃的东西送到嘴边,公公就找来一根长竹条子和铜丝绑在柄端,并买了一套吃自助餐用的不锈钢餐具。 “别人家都是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儿子儿媳来照顾的,可我们家不一样,我年纪轻轻就瘫在了床上,什么事都做不了,连吃饭都要靠婆婆喂。我真是修了一个好婆婆,嫁了一个好婆家。” 顾为翠告诉记者。 顾为翠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她除了嘴巴能说话,头还能转动外,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情,就连接个电话都会遇到常人想不到的困难。早在采访之前,彭金林就告诉记者,说家中每天都有人,但记者多次打电话却没有人接,后来才知道,顾为翠的公公婆婆年龄大了,耳朵都听不见。每次电话响了,只有顾为翠能听得见声音,但她身体不便动弹不得,只能扯开嗓子喊婆婆,婆婆偶尔听见了就会跑过来,将电话拿到顾为翠的耳边,由顾为翠和记者说话。当然,如果婆婆听不见,顾为翠就接不了电话。然而顾为翠却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就是婆婆的耳朵,婆婆就是我的手。” D 伟大母爱感动盐都 如今,公公婆婆在家照料顾为翠,耕种着6亩地,彭金林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做木工活。家庭经济虽然拮据,但正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和爱,家中仍然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72岁的婆婆杨翠英以一个母亲博大的胸怀,20多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媳妇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们一家也多次被当地镇政府和徐庄村评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去年,杨翠英当之无愧地被盐都区评为“感动盐都十佳母亲”。 盐城市盐都区妇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弘扬母亲的爱心奉献精神,在全区形成尊重妇女、尊重母亲,努力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浓烈氛围,盐都区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妇联联合开展了以“热爱母亲、回报母亲”为主题的 “感动盐都十佳母亲”评选活动。盐城市盐都区各级党政、群团组织自下而上、层层推荐,一大批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动盐都、感动盐都大地八十万儿女的母亲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慎重评选,最终决定授予杨翠英等10名同志“感动盐都十佳母亲”称号。 “杨翠英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是全区广大母亲的骄傲,是妇女学习的榜样。”盐城市盐都区妇联的这位负责人说,希望广大妇女学习杨翠英勇于奉献、潜心育子、爱心博大的高尚品德,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充实、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希望每个家庭都能真诚相待,和睦相处,让真情温暖家的每个角落。” 本报记者 姜振军 实习生 王红艳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