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成孩子不知端午节来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13 千华网

  明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撞鸡蛋、插艾蒿、挂五彩线……说起来热热闹闹,但是除了应景吃一两个粽子和咸鸭蛋之外,端午节似乎并不会在生活中留下太深的印记。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端午节,传统正在淡出,许多人脱口而出的甚至是“粽子节”三个字。

  

三成孩子不知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前,记者分别在我市铁东、铁西、立山三所小学校中进行了有关端午节的调
查,结果三、四、五年级的264名学生当中,98名学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94名学生不知道屈原是谁。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学生把端午节完全当成了“吃”字当头的“粽子节”,传统文化在孩子们面前显得苍白而尴尬……

  孩子说 过节就是吃不知啥来历

  记者在三所小学校进行关于端午节的调查时,发现提到传统节日,孩子们多数非常兴奋,但是这种兴奋几乎完全集中在“吃”的方面。不少小学生开心地告诉记者,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不过,也有一些孩子很淡漠地说,现在什么时候想吃啥都能吃得到,根本不用等到过节,所以过不过节也就无所谓了。还有的小学生有点厌倦地表示,自己特别不爱吃月饼和元宵,粽子也不爱吃,甜腻腻的,噎得慌,可是不吃不行,每次过节爸爸妈妈都会强迫式地让自己吃几口,好像不吃就没过节似的,烦死了,还不如不过节呢!

  另外,许多小学生说,总感觉端午节和中秋节好像不是什么节日,因为一般来说那天学校也不放假,该上课还得上课。父母也好像并不重视,端午节除了能看见街头有人卖五彩线和红葫芦之外,好像就没啥节日气氛了。

  至于端午节的背后有什么来历和传说,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什么关系,很多小学生表示“不知道,没听大人讲过”。

  家长说 不能怪孩子大人也不懂

  昨日,记者就调查结果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多数家长对“三分之一小学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表示“很正常”,“你问问咱们成年人有多少能一清二楚地说明白这事儿的?大人都不懂,孩子不了解传统也就很正常了”。

  昨日,一些家长表示,我国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好像太少了,尤其是贴近百姓生活的就更少了,像正月十五元宵节还能闹闹花灯啥的,端午节和中秋节基本就没啥了,所以大家下了班回家吃俩粽子或是月饼就算是过节了,传统没有了纪念活动,自然越来越平淡,被孩子们漠视甚至淡忘,都不奇怪。如果想改变传统节日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家长努力讲解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需要营造一种节日的氛围,让孩子们一到那天就能意识到端午节和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吃的节日,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老师说 文化要传承开课学传统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介绍,在过去的小学课本里,只有关于春节中“年”的来历说明,没有其它方面的介绍。在近两年里,小学低年级课本《品德与生活》里才出现各种节日的介绍,但是都非常简短,而且不够全面。另外,这位老师介绍说,虽然现在课本上开设了“节日介绍课”,但要求的范围只是掌握而已。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把语文、数学、外语学好就行了,这种不考核的知识一般不对孩子提什么要求,孩子自然也不重视。

  教育界权威人士指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少年儿童传承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学校和家长都义不容辞。应该尽可能地抓住时机,向孩子传授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春节团圆饭前,给孩子讲讲“年”的来历及传说;端午节来临时,讲讲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传承文化。

  记者昨日获知了一条令人欣喜的消息,钢都小学现在已经把我国的传统节日专门编写在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中,今年秋季开学后即将开始使用,这份校本教材里对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等进行了详尽说明。

  专家说 传统文化应进行市场推广

  说起端午节,大家都会想起关于端午节的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去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评论认为,这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但是更多冷智的评论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中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节日。

  据了解,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可谓既丰富多彩,同时又具有地方特色。

  专家认为,如果我们的端午节依然停留在下班后吃两个粽子的节日氛围上,只能越来越淡,不被珍惜。有关专家认为,节日需要实实在在地过起来,传统节日应该尽快列为国家公众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和精力来尽情享受节日的文化和快乐。

  同时,民俗专家认为,只有将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进行市场推广,从节日内涵到相关活动再到产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家庭到社会,从成年人到儿童,使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成为公众娱乐的方式,这样做多了,大家自然会重视起传统节日。

  ■相关链接 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非常多。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一]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爱国主义诗人。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打捞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吃鸡蛋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他投奔吴国。吴王夫差继位后,吴军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答应。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信谗言陷害子胥,赐子胥宝剑,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之大怒,令取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天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端午节的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二]吃粽子

  人们在祭祀屈原时怕屈原为鱼龙所食,便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投入江中,后来发展成棕子。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点缀装饰。过去的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玲珑可爱。

  [四]悬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祛寒湿等功能,古人认为插艾和菖蒲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另一种传说,黄巢领军攻打城池,黄巢将一把艾蒿交给一妇人,让她回家插在门前作记号,保证军队对该户人家不骚扰。后来这名妇人告诉全城人都插上艾蒿,免于灾祸。

  [五]系五彩线

  端午节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五种颜色是青、白、红、黑和黄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制成的五彩线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五彩线的传说与一条恶龙有关。据传当年人们祭祀屈原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蛟龙,龙须上沾着一片屈原的衣襟,人们把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记者张世龙 实习生李丹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