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个深圳人眼里的重庆印象引发网民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5:27 时代信报

  信报记者 杨冰 代峥/文

  两个月,40余万的点击率,3400余篇回复,“一个深圳人眼里的重庆印象”,一个重庆有史以来的强帖,让大渝网的“山城茶馆”论坛风生水起。

  这个署名为“老虎不吃鱼”(被网友们简称“老虎”)的网络帖子,是一个深圳人自
述在重庆生活的两个月来,对重庆山水、城市、人文等方面的感受。

  自2006年4月此帖在大渝网现身,点击率及回帖量便开始迅速飙升,大渝网总经理袁国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此帖创造了重庆网络点击率的历史纪录。”

  为什么一个网络帖子有如此火热的人气?有网友称该帖“触及了重庆的痛处”。感到委屈的重庆人辩解者、叫骂者有之,反而另外一群觉得该帖“言语中肯,有道理”的人,自发形成了支持的一派,成了“老虎不吃鱼”的FANS。

  两派之间唇枪舌剑,网络上一场关于“重庆形象”的大讨论,便由此展开。

  “我用平视看重庆”

  “我是深圳人。来重庆5个小时,由于公司工作的需要,可能将在重庆几个月,坐飞机时突发奇想,准备把这几个月里的‘重庆生活’记录下来,也算是‘第一现场’吧。”

  2006年4月5日22点23分,一个自称“老虎不吃鱼”的深圳人,在重庆大渝网写下了这一行字,“重庆印象”帖由此开端。

  在帖子中,“老虎”称“存在就是合理的”,认为重庆是中国直辖市,自然有“特到”的地方。比如说重庆凭什么是直辖市,比如说重庆美女,比如说重庆足球等等。并且,“老虎”强调:“我用平视看重庆。”

  在抛出这段类似序言的文字20分钟之后,“老虎”发出了他的第一帖,讲述了他下飞机后,从机场打的(

桑塔纳)到解放碑,被司机收了120元钱的事情。此事给这个外来客人一个不太好的印象。老虎在他的帖子中还写到:重庆密集林立的高楼,仿佛是“人工的一线天”,而在深圳,“这样的楼间距只会在农民村出现”。

  此帖露面不到两个小时,便得到了大渝网“山城茶馆”论坛版主“端木齐”的极力推荐,作为版主的端木齐许诺:“如果楼主能够坚持写下去的话,论坛推荐位永远有你的一条。”

  对此,大渝网主编宫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大渝网在推荐这个帖子时并不是很刻意,我有一天在选帖时偶然发现了‘老虎不吃鱼’写的序这个帖子,以后还将连载,当时我就觉得很有意思。”

  宫涛表示,为搞好论坛,大渝网专门对重庆人爱讨论的话题进行了研究,论坛里的茶馆版面就是专门做重庆人关心的问题,并对一些我们觉得有意思的帖子进行重点推荐。

  “一个初次到重庆的外地人,以文字的形式把他的所见所感与大家分享,连续地观察、思考,对重庆进行细致的描绘。”宫涛说:“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们决定,对该帖子进行重点推荐,果然,后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点击率越来越高,跟帖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截至记者发稿之日,“老虎”一共续写了14篇重庆印象的帖子,每篇“印象”一出,便会引起互联网上的一阵狂澜。

  根据大渝网的估计,这个帖子能有10万的点击率就很不错了,而到现在为止,点击率已逾40万。

  然而与追捧者的狂热相比,“老虎”却使用他那舒缓的文字,平静地记录着自己在重庆的生活,以及对重庆不断加深的印象。

  发帖者是成都人?

  在“老虎”的14篇帖子里面,人们心目中的“重庆印象”被颠覆。

  首先,重庆引以为豪的高楼,在“老虎”的笔下成了“男人们抽烟时全部烟头向上的景观”。

  “站在渝北区回头看,最大的感觉还是‘拥挤’。”老虎在他的第三篇文章里面写道。在解放碑买不到文具,在朝天门远远看到的几栋又旧又土的屋……3000年的重庆历史,“被遗忘用不了30年”。

  而晚上黑黢黢的山城民居,让“老虎”认为这里像电影《花样年华》里面梁朝伟与张曼玉相遇的地方。重庆人引以为豪的“山城夜景”,并未为“老虎”带来太多的视觉冲击。

  在重庆人为“三峡文化、火锅文化、茶馆文化、棒棒文化、码头文化……”等自豪的时候,“老虎”却认为,重庆在抗战中历次被轰炸,而没有让日本人踏足,“重庆=抗日战争精神图腾”的文化,却没有被很好的传承。

  重庆满街的棒棒、黄色的出租车,都为“老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重庆印象”第六帖和第八帖专门写到——

  “骄傲,无处不在的重庆气质。”这是“老虎”第七帖的标题。

  “重庆人骄傲于自己的成就,这种骄傲缘于一种与过去的比较。”行走在高楼林立的这片崭新的“重庆森林”里,“老虎”说:“还记着梁思成抱着北京古城墙痛哭失声吗?”

  对重庆名闻全国的麻辣火锅,“老虎”认为,这对外地人的味觉来说,并不一定消受得起,而重庆为什么很少有其他菜系的餐馆?听不懂的重庆话、大声划拳的作风,让“老虎”感觉重庆是一个“私城市”,并没有迎接外来人的胸怀。

  把眼光聚焦在花边、趣事、绯闻、无厘头之上的媒体;大学城里面成对情侣而没有树荫下读书的学生;满口粗话的重庆美女……在“老虎”的笔下一一展现。

  “重庆,慢一些。”这是“老虎”对重庆飞速发展的忠告。

  重庆人引以为豪的东西,在“老虎”平静的叙述中一一被颠覆。

  “老虎”的文字引来了大批网民的“口诛笔伐”,在“老虎”的第12帖之后,他描述了自己的Q Q被猛烈轰炸的情形:“其中大多是训斥,火药味儿很重,甚至满篇生殖器的语言(包括一些我认识字、可按字的读音去读无法理解的话)也常常出现。”

  批驳者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理性的人从老虎文章中的破绽入手,一样地引经据典,一一回应,不理性的则干脆大骂,或者直接说:“请他滚出重庆去。”

  与批驳者相对的是,一群“老虎”的“粉丝”却在网上时时等着新帖的出现,诸如“老三”、“魏风晋骨”、“若尘”、“小英子”、“Lin·萧”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虎”的帖子人气正旺的时候,一种声音出现在网络上:老虎是成都人,正在诋毁重庆!

  大渝网编辑丁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老虎的帖子中丝毫没有提及成都,然而就有人自发地将争论的焦点转移到成渝两地对比这一敏感的话题之上。”

  “老虎”自己也在第13帖的最后对此事作了澄清,表示在自己的帖子中,“只提了一次成都。”

  这只“老虎”是谁?

  正在人们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所有的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这个问题:“老虎究竟是谁?”

  “男,32岁,职业工作者。”这便是“老虎”在网络论坛里面留下的基本信息。

  大渝网试图联系“老虎”,“老虎”答复说:“我要说的所有东西都在我的文字里面。”似乎他的话语暗含着“如果不通读我的帖子,就没法与我交流”的意味。

  在这个过程中,老虎还是与大渝网有了一些交流。据大渝网主编宫涛透露,老虎的确是第一次到重庆,他透露他曾去过很多城市,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都会用心去感悟、去体验这座城市,而这次到重庆,他决定用自己的笔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大渝网总经理袁国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老虎是个深圳人,深圳是座市场化和开放度都很高的城市,他也是搞新闻的,用现代人的眼光,加上平实的叙事手法,整个帖子的论调是非常理性的。

  记者试图通过大渝网与“老虎”有过联系的工作人员与他取得联系,在几次电话未接之后,“老虎”通过Q Q对记者表示了拒绝采访的意思,并且仍然是那句话:“只转告一下:‘老虎不吃鱼’说没什么好说的了,他把他的印象,全写在帖子中了。”

  在网络点击率突破40万之后,“老虎”以他一贯平静的风格,发出了他的第14帖——“十指相扣”。

  “十指相扣”是寻常百姓亲密携手的象征。针对网络上人们指责“老虎”挑起成渝之争,“老虎”通过“十指相扣”来表达自己对成渝两地合作的祝福。

  是否应付之一笑?

  如此热火的网络帖子,网站将如何对待?

  “帖子的影响力当然越大越好,好的帖子我们会大力推荐,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帖子我们会毫不留情地‘枪毙’。”大渝网编辑丁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对于“老虎”的帖子,大渝网总经理袁国华表示:“重庆直辖之后开始往现代化都市的方向发展,但毕竟脱胎于重工业、农业的基础,所以跟深圳相比,重庆还是很落后,存在很多弊端。在帖子逐步跟进的过程中,思想的撞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最终,老虎的帖子成为导火索,引发了千千万万的重庆人和关注重庆的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争论。这在当下无疑具有时代感。”

  据宫涛介绍,在5月份之前,大渝网只是对“重庆印象”做常规的推荐,5月份之后,把这个帖子放到了网页的显要位置,点击率随即直线上升。后来,事情的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在5月22日,又把一系列帖子组成了专题。

  宫涛说:“希望以这种形式推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对重庆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5月30日,大渝网与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孟东方教授进行对话。大渝网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还想以这件事为苗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争取对重庆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而不光是以娱乐的目光看完帖子之后付诸一笑就罢了。”

  据袁国华介绍,除了做专家访谈之外,大渝网还有不少想法。“目前大渝网正在联系作家和出版社的编辑,争取让这次争论在探讨之后得到一些积淀,提出对重庆发展有益的点子。”袁国华说。

  孟东方:应该理性对待争论

  2006年5月30日,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孟东方做客大渝网,点评“重庆印象”帖,孟东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时代信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重庆印象》帖子的点击率突破40万次,回帖3400余篇,这创下了重庆的论坛单帖最高点击量和回帖量,你认为让这么多人来关注《重庆印象》的根源是什么?

  孟东方: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是为重庆。重庆有着辽阔、宽广、豪爽、大气的天然性格。基于此,造就了红岩精神、黔江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重庆特有的思想精髓。重庆还有十大亮点,即夜景、山城、江城、桥都、火锅、美女、温泉、溶洞、古遗址和革命传统基地。这些都是重庆的资源,也是重庆人的骄傲。

  但是,另一方面,重庆脱胎于重工业和农业的基础,直辖九年以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重庆人普遍的观念还比较落后,发展的优势也并不十分突出,而且受地形、地势、气候等自然环境所限。

  可见,重庆的现状乃至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本身就存在着争议。因此,一个外地人以日记的形式抒写出自己对重庆的认识,触动了不少重庆人以及关注重庆的人们的心弦,从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在我看来,这看似偶然,但并不完全偶然。

  时代信报:《重庆印象》在论坛上连续发表后,作者一方面受到部分网友的指责和谩骂,认为其并不了解重庆,蓄意攻击重庆,但同时又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认为其意见客观、中肯。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重庆印象》?

  孟东方:热烈的讨论恰好说明大家都很在乎重庆这座城市,对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应该积极支持这场讨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应该对围绕《重庆印象》展开的争论加以正面引导。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视角,因此,发出带有谩骂色彩的语言是极为不理性的行为。我们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对《重庆印象》也理应如此。

  对于这次由《重庆印象》引发的争论,最后应该考虑提升到理论层面上来加以总结、吸收。我建议应该把关于重庆鲜明的性格、亮点写入中小学教材,让每个重庆人打小就认识重庆、热爱重庆。此外,关于重庆的点点滴滴,各大媒体也有责任作一些宣传。

  时代信报:《重庆印象》的作者称自己见证了深圳早期的一些规划和建设情况,也将重庆与深圳作了一些对比,你认为重庆在缩小与沿海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还应作哪些的方面努力?

  孟东方:重庆作为内陆工业城市,人们普遍缺乏世界眼光,应该转变传统、保守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重庆人要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这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虽然重庆面临着直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但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太多不和谐音符,比如,有的城乡GDP差距竟有十倍之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区域经济不够协调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以宽松的政策环境服务市场经济,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这一指标外,现在更多地是强调“平安”、“绿色”等非经济指标,以这些作为准绳,加上每个重庆人的努力,相信她的明天会更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