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经济人物——“新型农民”唐青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04:36 山西日报

  当工人,做买卖,搞装潢,学厨师,到38岁,平定县冠山镇冠山村的唐青池才琢磨着要种地,话一出口,把种了多半辈子地的老父亲“惊得目瞪口呆”,这是2000年的事。

  去年,唐青池种植甘薯,一年收入4万多元。今年,他又琢磨甘薯加工的事。“俺爸当年想不通,认为种地没出息。其实,咱这是新型农民”,唐青池说。

  唐青池的种地和父亲不同,首先拜北京农科院余宏君教授为师,开始学习无土栽培技术,之后在自家田里建起了1亩温室大棚,先后试种成功了小南瓜、紫番茄等新品种蔬菜。但建温室资金投入高,本地又没有形成市场,唐青池最终放弃了大规模开发这些新品蔬菜的想法。2003年,唐青池决定试种甘薯新品。访专家、查资料,走山东、上河北,最后引回了13种甘薯试验品种。

  农业种植,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看的书多了,唐青池明白了这样一个理。在试种的基础上,第二年,他又发展了60亩黑甘薯,同时找来了一家民营企业进行资金投入,与近20户农民签订了订单合同。甘薯人工收获效率低、破损率高,经常关注农业政策的唐青池想到了国家有购买农机具的补贴政策。这一年,政府补贴800元,他又购回了一台3300元的薯类收获机。

  别人种地,也就只考虑怎么种好地,唐青池不。甘薯还没有长出来,他就出门在省内外各大超市转悠。唐青池是个有心人,超市要求的品种是什么,质量怎么样,牢牢记住。甘薯丰收后,产品从农民手中收起,精挑细选,装箱后,送到超市。

  通过大规模试种,唐青池目前引进的13个品种淘汰到了2个。“现在黑甘薯的利润很大,关键是咱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相应的操作公司。在俺心里有个愿望,在阳泉打造甘薯之乡,增强甘薯产品的竞争优势,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唐青池说。

  啥叫“新型农民”,唐青池的理解是,同样是种地,一要懂技术,二要懂市场。

  本报记者白雪峰 本报通讯员郝晓刚(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