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师生现场吊唁死刑犯续:吊唁引发网上激辩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06:30 重庆商报 |
本报讯 (记者陈杰 实习生龚力理) 开县太原初中教师高志兵被枪决,60师生参加吊唁仪式是否妥当?本报昨日的报道在多家网站上引起网友激烈讨论。 到昨晚9点,本报报道《60师生现场吊唁开县一名死刑犯》仍挂在大渝网头条,网友对此的评论已达278条。 18点28分上传的一则网友发言说,既然法律无明文禁止,吊唁一下是可以的。也有网友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高志兵,他犯罪了,同时也敬业地教过书,现在全面地否定或者肯定他,都是不妥当的。一位网友15点13分发帖称,难道穷凶极恶杀人犯不应该鄙视吗?为什么大家不为被害者想想呢?”另一网友也表示,帮犯法的人说话,并标榜为“人权”,是一种无知。这篇报道昨天被新浪等10余家网站转载后,也引起网友激烈争论。 吊唁死刑犯稿件引发“网上论战”后,昨天下午,西南政法大学赵长青教授再次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大肆宣扬死刑犯的一些成绩,是对刑法精神的一种对抗!”确实不该否认死刑犯曾经做出的一些成绩,但是,法律既然判处其死刑,就是对他的最终否定。 按照刑法精神,死刑犯同时也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现实操作中,死刑犯假如曾有过的立功等荣誉,在判刑后都会被取消。“死刑犯假如要刻碑,碑上也不宜出现记录其功绩的内容。”他说,这些虽无明确法条规定,却是刑法精神的一种延伸。赵长青认为,刑法的这种精神也并没有指责吊唁者的情感,他说,亲朋其实不应大肆操办丧事,而完全可以选择一种不会造成影响的办法寄托哀思。 新闻回放:杀人逃犯外逃时当上教师 被处决后众师生来吊唁 28日晚上,为高志兵搭建的灵堂里还举行了追悼会。有近40学生由家长带领着在现场默哀,主持人还讲述了“高志兵生平”,大致内容是,高志兵教书期间敬业、与学生和同事关系融洽等。 刘春对记者说,前来吊唁的人当中,同事和朋友占了很大一部分,属于礼尚往来。但前来吊唁的近40个学生,她大多数都不认识。另外,吊唁者中还有当地学校的20多个老师。刘春认为,他们纯粹是自发前来送丈夫最后一程。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