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传统手艺乏人继承外地手工香包哈埠热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1:54 黑龙江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张同

  本报讯端午节将至,哈尔滨市街头和市场卖香包的商贩随处可见。30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本地商贩出售的香包、绣球等节日纪念品大多为机器制作,而那些富有特色的手工制品,则掐在了为数不多的外来商贩手中。

  克山农妇组团淘金

  10时许,记者在哈市道外区北十二道街的一个市场看到,大多数商贩的香包样式统一呆板,一看就是出自机器流水线,但价格便宜。而有两个女商贩的摊位围满了人,她们的香包都是手工制作的,售价都在五元以上。

  两个商贩告诉记者,她们来自克山北建村,每年端午前,村里有几十人结伴来哈市卖香包,这两天人均收入都有一千多元。她们的香包都是自己做的,香草也是亲手种的,虽然价格贵些,但很受市民欢迎。

  辽宁艺人传授手艺

  据介绍,克山农妇们的手艺都是一个叫宫翠兰传授的。记者几经辗转,在道外区的一个市场找到辽宁人宫翠兰。据介绍,她制作香包的手艺是她姥姥传下来的,如今,她的徒弟遍布各地。

  记者注意到,宫翠兰制作的生肖香包形象逼真,样式多样。以龙形香包为例,或张牙舞爪,或盘卧探首,或腾云驾雾。宫大姐说,手工制作香包的样式要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她向记者透露,一个香包的成本也就几毛钱,但利润却可以翻上几倍。

  本埠手艺乏人继承

  道外区是哈市传统老艺人聚堆的地方,可因何会出现外地人“班门弄斧”的现状呢?据了解,不少老手艺人的后代不愿意学,以至于本埠传统手艺乏人继承,加之受到机器制品的冲击,手工艺品也就凤毛麟角了。

  哈市一位民俗专家说,不同地域的民俗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再不对哈埠手工艺术加以保护和发掘,那么将来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将十分鲜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