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古豹新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7:14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夏似飞

  通讯员曾寿彬姚广平邹绮文 r r新修的水渠蜿蜒如练,过去的“天水田”变成了“金饭碗”;改造一新的农村电网,让老百姓与城里人一样用上了“便宜电”;扶贫助学,全村49名在校学生不再为学费发愁……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的古豹村,在省国资委的大力扶助下,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正初见雏形。

  侗族群众聚居的古豹村,全村116户、506人,虽是湘、桂、黔3省贸易集散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村民仍未摆脱贫困的阴影,2004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620元。去年,省国资委建整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生态立村、基础强村、产业兴村”的扶贫战略。过去,村民烧水做饭,都用柴火,每年要烧掉的杂木就达2000多吨,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家禽家畜的粪便无序排放,雨天粪便横流,晴天臭气熏天,极大地影响了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省国资委投资15万元为100户村民建设了能源沼气池,人畜粪便、垃圾杂草,全都变成了沼气原料,不但使村民告别了“烧柴”的历史,还改善了卫生环境、促进了种养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人畜饮水、村寨消防都是村民凝在心头的疙瘩。在侗寨,村民住的都是木房,房屋与房屋之间间距很小,且没有任何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为此,省国资委出资25万元,结合人畜饮水工程,修建蓄水消防池3个,源头净水池2个,并配置全套消防器材,保证了全村人民的生活、消防用水。省国资委还下拨资金1.6万元,对全村15户特困户进行慰问,并为他们制定了适宜的发展计划。

  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古豹村海拔在400米左右,土壤、气候条件最适宜红茄的生长,为打造绿色品牌、培植支柱产业发展,工作组发动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红茄产业。2005年全村种植红茄面积达200亩,仅此一项全村可增加收入40多万元,人均增收600元。兴办村级企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是工作组又一大手笔。工作组经过多方论证,投资3万元建成一个标准的小型榨油厂,榨油厂建成以后,不仅方便村民自产油籽的压榨,每年可为村里创造3.6万元的利润。与此同时,工作组购置一台耕田机作为村级固定资产等,出租所得收入全部归村集体。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的扶贫,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以往的620元提高到18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

  结合新农村建设,今年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周政坤、主任莫德旺,又先后来到古豹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致富良策,决定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今年将为村里新修村委综合办公楼,修建机耕道,改造有线电视,拓展无公害蔬菜基地,配合沼气的使用开展改栏、改厕、改沟等,古豹村将旧貌换新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