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打开幸福生活之“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32 河北日报

  大境门周边区域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环境最差的旧城区。因此,大境门综合开发不仅能让大境门再现昔日雄风,而且还将使周围居民由此步入崭新的生活

  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万里长城四大雄关;同时,大境门还是古时被喻为“茶马古道”的“张库大道”的起点,是张家口陆路商埠历史的标志。

  然而,如今的大境门周边区域却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环境最差的旧城区。因此,对大境门周边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改造,不仅是一项文化旅游开发工程,更是一项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将居民生活带入新天地的民心工程。

  旅游开发———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登大境门不如看大境门,看大境门不如听大境门。”大境门周边区域浓缩了近现代张垣的历史文化,区域内有大境门、古长城、德王府、将军亭等众多文物古迹,每年吸引数万名外地游客慕名前来。然而由于基础设施陈旧、服务功能不完善以及周边环境脏乱差等原因,大境门周边区域的现状与历史声誉形成了很大反差。

  为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张家口市决定对大境门周边区域进行综合开发改造。此项目以旅游开发为龙头,以带动整体环境提升为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一点、两园、三街、六区、多景”。一点即大境门景点;两园即西太平山公园和安家沟生态园;三街即明德北街、花巷街和城墙底街;六区即六个居住小区;多景即建设并恢复多处人文自然景观。

  大境门紧依西太平山,长城沿山势蜿蜒而上。过去,西太平山山体大部分裸露,植被不全,山上仅有一条游人踩出的小路,许多人不得不冒险攀登几近坍塌的长城。2003年,以西太平山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境门景区环境建设打响了大境门综合开发的第一炮。

  三年时间,张家口市在西太平山上新植树木39万余株,绿化7000多亩;铺设了6.3公里长的登山步行路;修建了太平广场、竞艺台、柏园、同心谷等16处供人休闲娱乐的景点。在西太平山上,人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大境门综合开发带来的环境变化。据景区管理人员介绍,现在每天登上太平山进行晨练的市民不下万人。

  商贸开发———方便居民生活需求

  作为中国北方历史上著名的陆路商埠,大境门内外曾经店铺林立,牛马骆驼成群,各类货物堆积如山。直至19世纪末,这里的商贸依然十分繁荣,年交易额达1.5亿两白银,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

  大境门综合开发规划范围东起东河套路,西至西坝岗路,北起正沟摩崖石刻,南至古宏庙街,总面积106公顷,区域内有居民8000多户、近3万人。如此大的一个城市区域,却只有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饭店和3个平均不到100平方米的日杂商店。居民要想买一些高档物品,到最近的大型商业网点起码也要跑上7公里。

  大境门综合开发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外地游客的活动范围及心理因素,合理布置了商业、教育及餐饮服务设施。规划区内商业用地面积占到了三分之一,共分为三个商贸服务区:即大境门内外的旅游区,这一区域以旅馆业和以展现地方传统特色的商业、餐饮业为主;花巷大街以南、德王府以北的生活服务区,这一区域主要以小商品经营为主,主要服务对象为大境门居住区内的居民;古宏庙街以北的餐饮娱乐区,这条街道主要以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为主,服务对象面向桥西区居民。

  “这里将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在促进旅游业的同时,大大方便居民生活。”谈起大境门综合开发的前景,张家口市桥西区副区长刘悦充满信心。

  房地产开发———提升居民居住质量

  沿着不足一米宽的巷道,走进明德北街居民赵春柱居住的院子,我们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只有100平方米左右的院子里,竟然住着五户人家。各家的屋檐几乎碰到了一起。由于光线太暗,中午时分屋里仍不得不亮着灯。

  据介绍,大境门规划开发区内的大部分房屋的历史都在50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100年,危旧房屋面积占到了区域总面积的80%。不仅如此,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居民大多一年四季烧煤取暖做饭,吃水往往要跑上很远的路去担水。

  按照“历史文化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三位一体”的开发定位,大境门综合开发共划分了7个地块。除了2号地块为文物保护区、5号地块为公用服务区外,其余5个地块主要为住宅区。住宅区在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周边的环境,通过建筑的错落、空间的收放及绿化植被的配置,力争使小区环境与周围的山水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几代人的安居梦今天终于圆了!”作为目前大境门综合开发进展最快的地块,6号区内的“香江·名城国际”第二期楼盘销售已近尾声,拆迁户李宝中抓紧买了一套。在新房里每个房间转上一转,是他每天最高兴的事。

  本报记者 王翠莲 林凤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