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外地孩子,请大声说出心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15:01 新民晚报

  本报与中华爱心义工共同主办的“千予千愿”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记者和义工们在活动中发现,许多外地孩子感觉与上海人之间因为有“沟渠”而难以沟通。

  不敢说出心愿

  当义工们走进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面对这些从农村、山区来的孩子,尽管百般启
发,但孩子们还是低着头,即便说话,声音也很轻。一名小女孩半天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心愿,义工们以为她的心愿很难实现,所以她不敢说,没想到最后她说自己的心愿只是要一个布娃娃。

  一位义工说,外地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上海人沟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辈的影响,认为上海人对他们有偏见,存在一定的戒备和自卑心理,于是产生了交流“沟渠”。

  交流存在障碍

  记者在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采访时,问十个小朋友平时是否与上海小朋友有交流和往来,只有一个小朋友举手说“有”,而他所谓的“有”竟然是“打架”:“平时玩不到一块去,一玩就会打架。”其余9个小朋友说起不愿和上海小朋友沟通,理由多种多样:有说平时学习的情况不一样的;有说上海小朋友玩的游戏他们不玩的;有说他们说的话题上海小朋友不感兴趣;有说他们的乡音会遭到嘲笑的……看来,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确成了上海小朋友和外地小朋友之间交流的障碍。

  真诚打开心门

  “只要真诚地与这些孩子对话,他们的心门会向你敞开的。”一位义工说,她第一次见到“想上一节真正英语课”的郑煜铃小朋友时,小女孩也是“金口难开”,但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女孩把她当作了朋友,话一下子就变多了,甚至介绍自己的同学给这位义工,小女孩开朗地说:“我们一起做朋友吧。”

  活动中,来认领心愿的10岁上海女孩蒋乙说,她所在的江苏路第五小学曾邀请一些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的小朋友到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开始时,他们都不愿意说话,全是我们上海小朋友在说话,后来才慢慢好起来。做了朋友后,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我吃饭时把汤倒在了桌子上,一个外地小朋友还帮我擦桌子呢。”

  理应得到尊重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外来务工者为上海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孩子随父母在上海生活、读书,应该得到全上海市民的尊重和关心。

  正如陪吴婷实现看上海心愿的刘太太说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多接触一些外来务工者子弟,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点实际困难。从这些孩子身上,我的孩子也能学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社会学家则指出,外来务工者子弟长大后相当部分将继续留在上海,成为“新上海人”。如果他们从小就与本地孩子产生沟通障碍,今后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他们呼吁,让外地的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愿,让他们与上海的孩子成为好朋友。

  本报记者金志刚实习生金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