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台湾“鹰桃” 漂洋过海嫁黄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14: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驱车从化,过街口,转从樟公路。行未远,可见一村,山林层叠,有果隐约。落车,可尝别样风味———

  文/本报记者林洁通讯员李小敏张笛

  图/本报记者陈文笔

  ■开栏的话

  虽然位处工业化已经比较发达的区域中心,但广州仍有大片的山林、农田和大量的农业人口。在机器的触角尚未伸及或尚未完全覆盖的地方,是坐等机遇从天而降还是依托现有的优势自行发展农业经济?在从化,在增城,在白云,在南沙,许许多多的村庄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经济建设:桃花村、冬瓜村、菜心村、杨梅村……正如春季雨后的青笋,漫天开花势如破竹。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专栏———“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既逐村介绍各有特色的乡村经济,又希望能让久居闹市的城区居民追忆乡村、了解乡村、向往乡村。

  

台湾“鹰桃” 漂洋过海嫁黄围

  方位图

  住广州十年,不知羊城长桃。

  周末,自从化温泉出来,拐进从樟公路没多远,偶见一摞摞鲜润水灵的桃儿摆在一个村口,正口渴,贪鲜称上两斤。咦!甚是爽脆清甜,一时好奇,追而索之。

  原来,此地系从化江埔街黄围村,几乎家家种桃,桃儿的名字也别有韵味———“鹰桃”。

  穿州过府到黄围

  说起这桃儿的来历,黄围村村支书江伯深一下就把话扯到了20年前:“这桃还是1986年从台湾‘嫁’进黄围的呢!”当时江伯深还是个毛头小子,他记得有一位姓陈的台商在东莞做皮革生意,租下了黄围村附近的一间厂房存储化纤棉。

  这位陈老板偶然品尝到黄围村当地的小毛桃,皱了眉:“怎么这么小?我们那里的桃儿都很甜很大。”后来,这位有心的陈老板居然跨江过海地把台湾桃嫁接苗送到了黄围村。

  分枝散叶,那新长出来的桃儿果然“不同凡响”,个头长了不说,还格外的清甜爽脆,是与水蜜桃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很快,从一棵到几十棵,从几十棵到几百亩,从台湾来的桃儿落地生根了。这桃儿收成稳定,不像荔枝要分大小年,所以黄围村的村民都“爱”上了种桃。

  邻近村子也想“沾沾光”,可拿着桃树苗回去,却偏偏种不出黄围村的好味道。据村里老农分析,黄围村以黄泥土壤为主,又有一片“山上山”的林地特别湿润,形成回潮,所以种出来的桃子特别好吃。

  全村主要收入源

  为了弄清这桃儿的名字,记者可费了好一番功夫。

  开始时,村民们都告诉我,那叫“樱桃”。“不会吧?樱桃是另外一种水果!”村支书江伯深说自己去申报从化的“一村一品”时,也被问倒了。平日里大家都是“ying(拼音)桃”这么叫,也不知是什么渊源,现在才意识到这个名字和其他水果重名了。

  有的村民告诉我,那桃叫“英桃”,是“英雄的桃”,可何以叫这个名他们也说不出个之所以然来。

  见我们一群人“茫茫然”,最早专事桃儿嫁接的老农欧阳伟南凑了过来:“别争了,是这么回事,20年前收获新桃,看这桃儿的顶部弯弯的像鹰嘴,所以就叫它鹰桃了。”叫着叫着传开了,大家都这么叫,原因却很少有人再问及。欧阳伟南说,种桃已经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三个孩子的学费全靠它。

  江伯深透露,村里460亩的鹰桃每年为村民带来80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占了这个1500人的村庄年收入的六成。

  为什么20年里,广州城区几乎不知有此好桃“躲”在从化呢?村民说,由于交通原因,鹰桃大都沿着从樟公路运去东莞、深圳水果市场,因此广州反而见不到。

  来到黄围村种桃最好的山地“南冚”,很美的山林,空气清新,一个个可人的鹰桃挂在枝头上(见右图),有村民正把摘好的桃子一筐筐地往下搬,脸上满是笑意……

  贴士

  时令: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与鹰桃“约会”的好日子。

  路线:自驾车从街口往温泉方向,拐进从樟公路大约10分钟(乘出租车从街口出发大约15元左右,或在街口搭去往增城的公车)到黄围村口。

  交易:黄围村口有个贸易市场,从上午9时到下午3时都有当天最新鲜的鹰桃出售。给点摘桃费,一家大小还可以上山亲自摘桃,摘回来的桃子几元钱一公斤。

  

台湾“鹰桃” 漂洋过海嫁黄围

  (卓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