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千年民族风韵着千年民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0:44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初识“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中叫“西兰卡普”,翻译成汉语,“西兰”即铺盖,“卡普”是花,“西兰卡普”即打花铺盖的意思。

  编织土家织锦是土家姑娘必备本领。在湘西洗车河流域,散布着许多土家人的村寨

  从前,那里的姑娘从十一二岁起,便要开始学习织锦。待到姑娘长大出嫁时,就要把自己的成果摆出来展览,织锦的多少、技艺的高低,便成了衡量她们人品、才能的重要标志。今天的土家村寨里,用“西兰卡普”作嫁妆的风俗依然保留着,但通常是买来的,同是“西兰卡普”,但蕴涵的意义已经起了变化———过去姑娘们一手织进去的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买来的织锦里是无法找寻到的。社会环境在变化,这门与传统的土家婚嫁习俗联系一起的手工艺,也似乎渐渐找不到方向了。

  探访水云织锦坊

  湘西,凤凰。

  沱江两岸,矗立着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老城里穿插着一条条狭窄的石板路,路两边店铺林立,随处可见传统风韵的染坊、银号、商铺、酒坊,身着民族服饰的摊贩散布其间,行人往来,构成一幅悠远深长的湘西的生活画卷。

  东正街有一家普通的小店,小店有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水云织锦坊。这家织锦坊的主人,就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民间工艺美术家叶水云。这家并不大的织锦坊是叶水云2001年开设的,专门出售叶水云和其徒弟的织锦作品以及叶水云丈夫傅元庆的古文字蜡染。

  店里摆着一台织锦机,叶水云坐在织锦机前,一边熟练地纺织,一边介绍:挑子用来穿线,竹筘用来掌握线的疏密,梭子则用来穿线和打紧。土家织锦不用针,完全是手工挑成,因此也特别慢,叶水云一天也只能织约7厘米,一幅一米见方的作品,得花上半个多月才能完成。

  土家织锦分为直纹式、斜纹式和直斜混合式三种,织锦原材料经线用棉,纬线用真丝和纯棉。用色上,因为土家织锦主要是土家姑娘陪嫁的铺盖,故追求一种强烈跳跃热闹的效果。主次分明,结构对称,呈现抽象的装饰美。因为受到用料的限制,传统的土家织锦图案都是几何纹样的,不写实,但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叶水云作了改进,加了现代的一些人物图案进去。传统和现代两种风格的织锦都挂在店里,哪一种会更受顾客欢迎?“大概是一半对一半。

  传统的几何纹样一般现代人不太看得懂,但土家人还是更喜欢老式样,因为感觉更有共鸣。”叶水云说。

  两代传人都是多面手

  叶水云的家乡在龙山县苗市镇叶家寨,洗车河就从村寨边流过。多年来,寨子里的人们公认,最好的织锦出自一位老人手中———她就是已故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玉翠。

  叶玉翠9岁开始织锦,一直到80多岁,终生以织锦为业,不仅在寨里,她还是湘西乃至鄂西、川东土家族地区公认的织锦高手,同时她又是集剪纸、描花、刺绣于一身的多面手。

  1981年,叶水云正式跟叶玉翠学艺。“当时我们有5个人,每天早晨,就来到姑婆的吊脚楼上。姑婆手把手地教我们,在窄小的织锦机上,用蓝、黑、红的线为经,用各种色彩的丝做纬,织出漂亮的图案。”在青山流水间学习,对于幼年的叶水云是一件愉快的经历,当年,心灵手巧的叶水云为了得到一句姑婆的夸奖,也格外认真。

  1984年,龙山织锦厂聘请叶玉翠为终身顾问,作为叶玉翠最早的徒弟之一,叶水云也跟着进了龙山织锦厂当技术工人,1987年,叶水云离开龙山织锦厂,担任吉首市织锦厂的副厂长。

  在长期的实践中,叶水云越来越发现自己专业美术知识的不足,1988年,她考入凤凰职业中专读书,开始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土家织锦没有草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配色,以前配色主要从个人感觉出发,喜欢红、绿等艳色系。学习后才慢慢认识到,土家织锦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衬托,强调一种艳而不俗,清新明快的效果,以体现土家人粗犷、大气的民族性格。”

  1991年,叶水云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创办了民族艺术研究所,专门研究土家织锦和苗家蜡染。1999年,叶水云再次进入湘西州教育学院进修大学美术专业。多年的钻研和学习,叶水云的技艺日臻成熟,今天,在叶水云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又有素雅大方的色彩调和。

  变迁中保存传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湘西还大约有2000人从事土家织锦,现在大概还不到200人。当年跟叶水云一起学艺的姐妹,有的卖起了化肥,有的做起了家电生意。

  辛苦、单调、待遇不高……这些传统民间技艺几乎都会遇到的困难,同样发生在土家织锦上。因为经常与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叶水云对民间艺术的处境有了更清醒的思考:“市场因素成为制约民间技艺发展的根本条件,民间艺人首先要能够靠技艺养活自己,不然的话不可能只为了坚守传统这种信念而独立支撑。如果不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加上学校的全力支持,我自己只怕也难得坚持。”

  叶水云偶尔还会回家乡叶家寨看看,可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寨一样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村里年轻的姑娘都出去打工赚钱了,没有人再愿意学这种技艺,寨里也只有一些年纪大的人还在做织锦。”叶水云也先后收了很多徒弟,真正要学好得两年以上,但年轻人往往静不下心来,往往是来了半年就走了。传统的手工艺在现代化的大生产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叶水云介绍,土家织锦有两百多种传统图案,但很多是只有图案没有实物,现在还没有哪个地方收集了全套的织锦图案,自己希望把这些传统图案加上近年来创新的内容一起织成实物,再整理出书,使土家织锦得以保存下去,并不断提高艺术品位。

  林俊 实习生 刘毓

  中国最早的“五音”乐器组

  商朝:青铜编铙

  1993年6月7日宁乡黄材区老粮仓司,当地两个乡民上山采挖草药时,在古寨山海拔250米处的山顶上发现了10件青铜铙。出土时10个铙以上层横置4件,中层3件,下层3件的方式摆放,最上层的铙离地面约70厘米。该10件青铜铙中有9件为编铙,经专家鉴定以及测音考证后确认这是一组古代青铜乐器。这组编铙体积从大到小,重量由重到轻,其中最大的重28.5公斤,最小的重9.5公斤。编铙共9件,由小到大造型一致,纹饰大体相同,通体满饰阴刻地云雷纹。编铙学名为乳钉云雷纹编铙。

  铙以组的形式出现,全国罕见。根据取样测音,该组编铙每件各能发出1~2个不同的乐音,编合起来古代的五音俱全,可以演奏古代各种乐曲,这组青铜编铙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能成编演奏的乐器,比湖北的曾侯乙墓编钟要早约1000年。它神秘的掩埋方式和埋藏地点,至今仍是我省考古学界的一大谜团,等待着我们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胡德元 刘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