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市初步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1:26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 韩冰 通讯员 林斌)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民救助制度、农村五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为民解困能力。

  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行“分类施保”和“重点救助”,对家庭有残疾、军转干部、患重大疾病的低保户实施分类施保,在低保线内适当提高补差额,对有大病、重病、严重残疾等市本级的低保家庭增加特别生活补助,对享受低保待遇的全市企业军转干部,每月增加相应的生活补助费。同时,建立健全城市低保有关规章制度,使城市低保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确保低保制度有效实施和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2005年全市享受低保3345万元,享受低保人数达到55.16万人次。

  解决农村群众治病难问题

  治病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城乡困难群众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治病难问题,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救助,防止农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2004年,我市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科学确定了救助标准,在全市7个县(市)区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实施了医疗救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去年,全市共救助了21776人,发放了医疗救助金150.49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特困群众的治病难问题。在完善农村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基础上,我市还启动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城乡特困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年建成五保新村500多个

  2003年我市开始在全市开展五保村建设,力争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兴建1300个五保村。在五保新村建设中,我市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五保村建设资金,共投入资金790万元,同时国土资源等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凡涉及工程建设收费的,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有力地促进了五保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我市通过抓好“324”国道沿线的五保村建设,建成一批多功能、集五保供养与自费老人为一体的城郊型、纯五保户居住的敬老院,带动了全市五保村建设工作。去年,我市已安排五保供养资金2436.75万元,保障了4.4万多名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3年共建成五保新村537个,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000多人。

  人性化服务救助流浪人员

  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从2003年起,我市积极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在救助管理中,严格政策界限,将“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没有亲友可以依靠、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作为受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根据流浪乞讨人员成分复杂的状况,以自愿受助为原则,严格救助时限,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临时救助。去年,我市共依法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50人,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谢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