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危险的14岁:“郎中”为危险少年把脉开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1:4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推出八个典型个案,“结”在哪?“解药”在哪?

  本报记者鲁钇山通讯员穗法宣实习生张颀

  本报的“危险的14岁”系列报道,前后共推出8个“问题少年”的个案。这些个案,无一不具有典型性。症状已呈现出来了,现在是该开药方的时候了。记者就此向来自广州市
中级人民法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的有关专家和第十七中学、新穗学校的资深教师请教具体的解决之道,希望能提供具有实操意义的指导和启迪。

  1、病征回放

  由于父母的溺爱和放纵,方明联合五人为寻求刺激,按照自己编写的“剧本”实施抢劫,结果被分别判刑。(5月25日A7版《14岁孩打劫,父母担责几许》)

  专家诊断

  对孩子,要宽严结合。方明的父母只有宽,没有严。平常在琐事上没必要斤斤计较,但在大是大非上,则要寸土必争,底线分明,尤其是对于可能演变成犯罪行为的举动,更要防微杜渐。

  2、病征回放

  因为一次撒谎行为,肖杰再也得不到老师的信任。甚至在他被打之后,老师仍听信打人者的叙述,并打算让肖杰退学。(5月26日A7版《学校屡投白眼,学生怨气填胸》)

  专家诊断

  每一个孩子都是性本善的,这是对问题少年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原则。针对这个个案,要弄清楚的是,他为何撒谎?也许是善意的呢?找到根源,对症下药,这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如果因此不再信任他们,则会让他们走向逆反,并且越走越远。

  3、病征回

  放在网吧里,何威和一些“损友”交往,以求获得“保护”。后来,这些人常找他要钱,他也开始向其他人收“保护费”。(5月27日A5版《网吧误交损友,何故独力抗争》)

  专家诊断

  在校外的网吧中,往往聚集着很多不良少年。孩子小,交朋友欲望又很强,只要进入那个环境,很容易就和他们走到一起,并渐渐步入歧途。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尽量减少学生在校外逗留的机会。有关部门应痛下决心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4、病征回放

  韩明考入重点中学时,爸妈送给儿子一台电脑。不料此后,他沉迷于游戏当中,不能自拔,以致辍学。(5月29日A6版《父母愤言砸掉电脑,孩子誓言网吧度日》)

  专家诊断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们,在诱惑面前,很容易迷失。电脑,还是晚一点买给孩子好,否则,有百害无一益。

  5、病征回放

  吴明很小就接触黄色小说、黄色图片,后来,沉溺其中的他交了一个又一个女朋友,并与她们同居。(5月30日A8版《青春萌动迷黄书,妻妾成群过家家》)

  专家诊断

  老师、家长们在性教育问题上,不能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应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限度内,进行尽量公开、深入的性教育,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6、病征回放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斯跟阿姨去了一趟“迪士高”,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在这里成了一个“皮条客”。(5月31日A7版《专事拉皮条,抽水食丸仔》)

  专家诊断

  14岁的孩子,带他到图书馆,他可能会学着人家看书;带到舞厅,他自然会学人家跳舞;带到酒吧,他没准会把自己灌醉。解决的办法是,让他远离不良场所一段时间即可。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找到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们应该深思。

  7、病征回放

  古峰曾被父亲多次吊打,因此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后来在学校里成了“老大”,手下聚集30多个“马仔”,一起收“保护费”。(6月1日A9版《不听话就吊着打,恶父教出蛊惑仔》)

  专家诊断

  子不教,父之过。古峰从父亲处得到的信息是———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因此首先要改变的是古峰爸爸。他需要尝试除了暴力以外的其他教育途径。这样,一直跟他“学习”的古峰,才有改变的可能。

  8、病征回放

  爸爸外遇,妈妈被气死。因家中没有温暖,张莉就在外面广交男友并同居。她打架、收“保护费”,四处惹事。(6月3日A9版《爸爸外遇气死妈妈,幸福不再另找温暖》)

  专家诊断

  对于问题女生,更要注意教育方式,因为她们的内心更细腻。在闲聊中,巧妙地给她们敲敲警钟,比说教有效得多。学校也可以定期请干警、监员或犯人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活生生的例子,也许更能让敏感女孩的心灵受到触动。

  

危险的14岁:“郎中”为危险少年把脉开方

  回归正途路在何方?

  本报“危险14岁”系列报道出街后,引来举城热议。无数为了孩子心急如焚的父母一再追问———如何让已经走在危险边缘的少年回归正途?社会到底为此提供怎样的条件?记者展开专门调查,为家长们找到了5种解决途径。

  ———找心理医生。很多危险少年不愿意把心声吐露给家长和老师。这时,让心理医生介入,可以了解到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然后,开出“药方”,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症下药”。如有需要可打广东省青少年维权与心理咨询服务热线———12355。

  ———向义工组织寻求帮助。这些组织的成员有很多是在校大中专学生。由于和孩子的年龄比较接近,孩子更容易接受他们的建议。要找这些义工,可与团省委、团市委、其他相关组织或高校联系。

  ———向法院寻求帮助。目前,广州市两级法院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选了很多对青少年审判、教育经验丰富的法官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或对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少年进行单独辅导。这些法官的教学方法非常新颖,效果非常不错。家长、学校可直接和法院联系;

  ———让孩子参加校外活动组织。对于走在危险边缘的少年,转移注意力是个有效的办法。当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原来的困扰也许会很快烟消云散。家长也可让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农村之旅”或者“苦难训练”之类的活动。

  ———将孩子送到广州市新穗学校。当孩子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家长老师已无计可施时,可以作出这个选择。

  ·鲁钇山张颀·

  编后语

  14岁,人生从这里出发。未来通向康庄大道抑或泥泞歧路,端在这个转捩点的起步方向。关乎少年无细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之千古箴言不可忘。本报“危险的14岁”系列至此暂告一段落了,但全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不应稍歇。

  (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