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文化遗产,无锡底气足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10:10 江南晚报

  记者叶风

  今天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此时,无锡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6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个。“国保”“非遗”等字眼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无锡的11处新“国保”和4处“非遗”更是让锡城百姓感到自豪。据了解,最近第六批“国保”的公布,是无锡文保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首次认定了无锡是吴文化
发源地的历史地位,更为无锡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重重的砝码。“十一五”期间,无锡将按照“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思路对这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确定“吴文化发源地”地位在第六批“国保”中,无锡的泰伯庙和墓以及鸿山墓群均被选入其中,这两处“国保”为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提供了科学的有力的证据。

  经考古学家研究证明,鸿山墓群是吴越贵族墓葬群,它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越国贵族墓地在太湖流域是首次发现,填补了一段考古资料的空白;另一方面,这一区域春秋吴国墓的出现也为“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佐证。泰伯庙和墓更是吴文化的始祖泰伯的遗存,现存庙、墓均为明代弘治十一年牗1498年牘所重建,规模大,气势雄伟,而且明代原物也保存较多。能够进入“国保”行列,这充分表明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有案可稽。

  “国保”类型最全的城市无锡新增的11处“国保”弥补了类型上的缺陷。据了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大类。无锡的11处“国保”种类齐全、特点鲜明,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是江苏省在第六批“国保”中唯一一个入选石窟寺及石刻类别的。骆驼墩遗址和宜兴窑址2座古遗址、鸿山墓群的一座古墓葬,体现了无锡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也纠正了以前一些考古专家所说的无锡“是环太湖文化链的缺环”之说。

  鸿山墓群创“国保”先河在每一个“国保”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在这批新“国保”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鸿山墓群和东林书院了。一个开了中国申报“国保”的先河,在一年内从发现到申报“国保”成功,这是“国保”史上没有的。另一个则四度申报终于如偿所愿。

  鸿山墓群是无锡的一大骄傲,文保专家表示,从抢救性发掘到制定保护性规划,再到申报“国保”,仅用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间,鸿山墓群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了专家的认定和认可,还成为了当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这在全国文保史上是绝无仅有。而东林书院则是四度申报,历经了第三、四、五、六4次,至于前三次未成功的原因是,后期的保护和修缮没有到位,使得名气颇大的东林书院无缘“国”字号。2001年以后,加大了力度,全面修复呈现了万历年间东林书院的布局和建筑氛围,这张“老面孔”终于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据市文管办介绍,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国保”的情况,接下来,他们将举办大型的市民走近“国保”看“国保”的活动,让大家和“国保”近距离接触。

  无锡启动“三带二乡”大手笔有了“国保”“非遗”等文化遗产的强大支持,今后无锡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构建“三带二乡”最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吴文化景观带:以吴国最早的人工开掘运河泰伯渎为纽带,建设吴文化景观带,确立吴文化发源地品牌。依托泰伯庙梅里景区建设吴文化博物馆;依托泰伯墓建设吴地民俗文化风情园;依托荡口古镇,建设水乡古镇观光景区;保护鸿山遗址,建立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

  古运河、民族工商业景观带:

  以穿城而过的古运河为轴线,以清名桥历史街区和惠山历史街区为重点,修复古运河沿岸街坊、民族工商业企业、商铺和其它历史遗存,再现无锡布码头、米码头和运河枕河人家风貌,建设一批行业、专业博物馆群体,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环太湖风光带:以十八湾、蠡湖为重点,建设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环太湖风光带,确立山水名城品牌。修复荣巷历史街区、阖闾城、赤马咀、洪口墩及吴国石室土墩墓、牛塘龙窑址、吴王避暑宫遗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沟通龙头渚、鼋头渚、蠡园、锦园、锡惠等景区,成为最具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景观带。

  名人之乡:修复众多无锡名人留下的故居、旧宅;修复小娄巷历史街区,建设无锡历史名人园,集中展示无锡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名人风采。

  江南鱼米之乡:注重严家桥、玉祁、礼舍、黄土塘、周新镇等古镇、古村及城郊其它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注重湿地、河流和古树名木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充分挖掘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竹编竹刻、锡乡、纸马等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加强对锡剧、江南丝竹、吴歌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和保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