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女博士被诬陷藏毒贩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02:33 北京晨报 | |||||||||
送感冒药后报警 发帖子传播谣言 5月6日,北师大在读女博士阿秋(化名)回到宿舍,发现有人送她一包药。随后,就有警察以有人举报她藏贩毒品为由将其带到派出所调查。6月初,就在警方证明她无辜后,一篇题为《北师大女博士藏贩毒品被警方拘捕》的帖子却在一些网站广泛传播。记者调查发现,“女博士藏贩毒品”的背后是一起恶意举报、栽赃陷害事件。
探访:事主低调处理“污蔑”事件 上周四晚上,记者按照帖子上的地址找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阿秋。“哎呀!真烦人!这个纯粹是污蔑,根本没有的事儿,我一想就恼火!这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网站上发的帖子,中华网也有。” 阿秋说,5月6日上午,她回到寝室时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药包,寝室同学对她说,这是有人快递来的“感冒药”,她没多想就随手把它推到桌子一边。“不到10分钟,几名警察来到寝室,说有人举报我在寝室里藏毒,然后就发现了桌子上的药包。他们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瓶感冒药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药片,我和一些同学以及赶来的系里的老师被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最后,民警告诉我,这个药包里并没有毒品成分。又经过证人证言等证明我是无辜的,于是我就回到了学校。最近,我又听同学说网上有这么一回事,这绝对是一起事先预谋的栽赃事件。”阿秋向记者表示,她目前刚刚做完论文答辩,工作尚未落实,因此她希望低调处理此事,想以无声来对抗想要陷害她的人。 分析:诬陷者很可能是熟人 阿秋分析说:“首先,这个人一定对我的基本情况很了解,能将我寝室位置确切地说出。只有前面说错了,我是2003年文科的,并不是这个人写的2002届某系的,但是当时办案民警告诉我,并不排除这个人故意写错的可能性。” “其次,这个人一定受过高等专业教育,而且相关专业或者正在从事的工作一定是与文字有关的。”阿秋拿起铅笔在“就这样一个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为了一己私利沦落为国家重点打击的毒品犯罪分子”这个句子上划了一道横线。“你看,这个超过20个字的长句,能表述得一点语病都没有,而且又如此流利,可见他的文字功底很高。” 而对于这个人究竟是谁,阿秋始终想不出是谁要这么处心积虑地害她,她当晚拨通了处理此案民警的电话,想要以栽赃诬陷的罪名寻找处理对方的方法,但是得到了“无从查找”的答复。 缘起:“女博士藏毒”帖充斥网站 近日,一篇题为《北师大女博士藏贩毒品被警方拘捕》的帖子引起记者注意。记者注意到,所有该帖都是网名为“beijingsfdx”(北京师范大学)的网友发出,所有文章的内容都一样,精确到具体寝室门牌号。 该帖内容如下(细节处有改动):因涉嫌藏毒贩毒,北京师范大学2002级某系女博士生阿秋被警方拘捕。2006年5月6日,有人举报北京师范大学有人藏毒贩毒,北太平庄派出所民警当即赶到该校西区某寝室将犯罪嫌疑人阿秋当场抓获,并从其住处搜出毒品(摇头丸)50粒,赃物手机一部。当时,阿秋的同寝室同学在现场目睹了整个经过。在北太平庄派出所,阿秋对藏贩毒品的事实供认不讳。就这样,一个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为了一己私利沦落为国家重点打击的毒品犯罪分子,让人十分痛心。其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此案件现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警方:极可能是恶意陷害 记者随即与办案派出所民警取得了联系,他证实了阿秋的说法。“当时我们稽毒的同志也去了,做了大量工作,经过证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作证,阿秋确实不知道这个药包来自哪儿,而且这个药包确实经过检验,里面没有任何的毒品成分。”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起恶意举报、栽赃陷害事件。因为当时我们一看这事的事实不存在,也从报警人找起,后来找到的是一封匿名的举报信,这封信中明确说明了藏有摇头丸50粒,而从阿秋处起获的药包里,药片正好是50粒。从发帖子的手法来看,若是旁人不可能知道得如此详细,能详细到药包中药片的数量。因此,我推断,送药包、举报、发帖子应该就是同一个人。”北京市嘉诚泰和律师事务所的朱立夫认为,这名匿名举报人的行为是有意诬告,已构成诬告陷害罪。由于这名匿名举报人已触犯刑法,阿秋可通过报警立案侦查。晨报记者 韦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