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生求职过程中屈辱随时会降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05:12 河南报业网-河南商报 | |||||||||
屈辱随时会降临 找工作,除了遭受招聘单位的冷遇,还有招聘者的“看稀奇”心态,这更让张娜伤心。 4月底,位于洛阳唐宫大厦的一个网络公司打出广告,招话务员。在校广播站工作过的
费了好大劲,张娜找到了地址。接待者是名女性,自己还没有开口说话,接待者就说:“呀,不好意思!刚招满了。” 谎言,又是一个掩耳盗铃的谎言! 张娜冷冷地说:“我刚才还看到有人来呢,怎么说满就满了?”不想揭穿再多,张娜转身要走。刚跨出屋门,接待者就把里屋所有的文员都喊了出来,站在楼道上叽叽咕咕说:“你们看你们看……” 张娜感到了身后的动静,就转过身,直愣愣盯着她们,笑着说:“你们看什么呢?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兴?”这些人一个个逃也似的回到办公室了。 提起这样的招聘者,张娜身体动作剧烈,气得差点从坐着的石凳上摔下来。“我不就是身体有点残疾吗?比大脑比智慧,我绝对不比她们差。” “我的性格开朗,求职中遭遇的一切还都能接受,可我的背后还有一个群体啊!每当我在校园看到其他残疾学生艰难走向教室时,心里就会很难受,到时候他们可怎么办?是否能承受住打击呢?”说到这里,张娜突然沉默了,眼里一片迷茫。 不幸不唯她一个 国家给残疾人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而就业却击碎了天之骄子对未来的梦想。 据悉,2006年河南残疾大中专毕业生有400余人。涉及计算机、财会、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古建筑绘画、中医按摩等十几个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赵智龙也是位残疾人,张娜的遭遇让他情绪低落:“张娜如此优秀都不被社会接纳,我毕业时也不会比她好到哪里。” 由于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从小学到大学,赵智龙都生活在阴影之中,很多课外活动无法参加,只能做一个默默的观众,性格有点孤僻。 “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在农村,以后找工作家里人根本帮不上忙,现在连健康人就业形势都这么严峻,我都不敢奢望一年后毕业时能找到称心的工作。”说完这些话,赵智龙拄着拐杖,忙着上课,离去了。 对张娜的遭遇,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根成深表忧虑:“残疾人求学非常艰辛,都想靠自己的努力谋一个饭碗,不成为社会的累赘,可现在的社会正常人求职都非常困难,何况残疾人?就业的残酷浇灭了残疾大学生内心骄傲的梦想。” 张根成介绍说,目前河南科技大学的残疾大学生大概有10个左右。“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划分为贫困生群体、心理有问题群体、后进生群体和恋爱群体,然后开展工作,忽视了残疾人,其实现在高校中的残疾人也成了一个群体,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阴影中,特别是就业的时候,这个群体的困境更应该得到重视。” 6000万残疾人就业路在何方 残疾人的就业困境超乎常人想象! 中国目前的残疾人有6000万左右,可据预测,中国未来5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预计的就业岗位却只有4000多万个。也就是说,连正常劳动力都面临着工作的困境,何况残疾人? 一位专家的统计也说明了残疾人就业的困难,残疾人的70%是在1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可这部分人中的90%以上没有工作,比同年龄段的健全人未就业率高出2.4倍。 “目前河南省的残疾人也有560万,其中85%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困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根源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残疾人存在歧视,宁愿交钱也不愿要残疾人。”对张娜的困境,河南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韩爱敏一语破的。 韩爱敏说,张娜的事突出反映了残疾人就业的窘境: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就业,政府有明文规定。按照这个规定,企业用人单位理应按比例接收一定的残疾人员,否则就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是,从现状看,大多数单位宁愿交钱,也不愿接收残疾人,即使是有专业能力和特长的人,理由就是怕麻烦。 “这种现象既反映出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还需逐步完善,同时也反映出用人单位在用人观念上还不科学,亟待更新。”韩爱敏说。 按照《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残疾人”,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体现在残疾人就业中,如有的单位在招人时要求“身体健康、没有残疾”,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歧视残疾人现象。 韩爱敏说:“用人单位有用人自主权,在招聘员工时规定一定的条件,本无可非议。但这个‘一定的条件’必须合理,且为该工作岗位所‘必需’,否则就构成歧视。” 而面对残疾大学生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河南省教育厅和残疾人联合会也开始重视他们的就业问题。5月21日,河南省首届残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中州大学举行,反响巨大。 “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是因为在我的背后是一个群体,我想用自己的遭遇告诉社会,不要轻易因为身体原因拒绝残疾大学生。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我们会证明自己并不差。” 张娜说。 -本报记者王向前实习生杨佳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