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资料:遭遇地域歧视 河南人心中不可言明的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3:50 新华网

  

资料:遭遇地域歧视河南人心中不可言明的痛

   相关阅读:

  2005年3月,在无任何证据证明其辖区存在“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前提下,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在其辖区悬挂了“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字样的横幅
。引起了河南籍人士的强烈不满。

  4月15日,河南籍郑州市民任诚宇和李东照将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告上法庭。作为河南籍守法公民,二原告感觉受到极大侮辱,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就其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目前,郑州市高新区法院已正式受理这起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

  此事经由媒体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地域歧视又被人们旧话重论。

  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

  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再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河南坏鸡蛋。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许多年前就不约而同地有着找对象不找河南人的说法。民间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

  2001年,一些河南人掀起了反对“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连河南省政府也出面宣称:“河南人不容被妖魔化”。并在2001年启动一系列“形象工程”。

  河南地处中国中原,气候温和,名人泰斗曾层出如云,历史上许多国家、朝代在这里建都。像这样人杰地灵土地上哺育出来的人们,为什么会招来那么多歧视的目光?

  历史原因:河南人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在陕西的西安、宝鸡,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许多地方,满街都能听到河南口音。他们大都是许多年里陆续逃荒而来的。这其实就是河南人被歧视的根由!因为他们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是贫弱的代名词。

  以开封这个城市为例就能说清这个问题。黄河从比开封城高出13米多的河道流过。开封人建一座城,黄河就毁它一次,再建再毁,如是者八。现在的开封地下,有着无数难民的尸骨和曾经的家园。在1919年~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就决溢14次。其中,仅1938年,花园口人为决口,受灾人口就达1250万人,死亡89万人。建三门峡水利枢纽淹没耕地85.6万亩,移民总数达到40.38万人。

  越是资源紧缺的地方,人的投机性往往越强,人性中的弱点也暴露得越充分。这一次次的灾难,反复威胁着河南人的生存。当他们携眷带口,逃荒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从原住民那里不择手段地抢出一条生路的时候,谁会对他们有好感?

  现实原因:河南是经济发展“非均衡模式”的牺牲者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以沿海地区打头阵,再次绕开河南。河南是农业大省,如今人口将近一亿,其中8000万农民。这些农民中,又有10%到东部沿海各城市打工。河南虽然不是最穷的省份,但肯定是穷人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输出穷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在牺牲农村保城市的二元道路下,在“非均衡发展”的模式下,河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那些强势地区的发展,无论过去与现在,都离不开河南人。河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而贫穷的生活、有限的资源,给予他们的选择是极其有限的,于是,河南成为劳工输出大省,郑州铁路枢纽把他们带向全国各地。但当他们来到外地就会发现,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断裂的社会结构,不公平的国民待遇,才是妖魔化河南的元凶与小人,因为,人性很容易被苦难扭曲为恶行。

  河南人:自我反省改变成见

  面对歧视,河南人又有何想法呢?小何与记者聊起了他的经历。他是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河南人,一次在火车上打了个电话,对面两个人便问他“听你口音象是山东人?”他随便地点了一下头。他们便接着说“山东人,讲义气。河南与山东相邻,但河南人就坏,我们在郑州被河南人骗了的……”小何听后不知如何回答,感到象有人给了自己一耳光。

  在对部分河南人的行为不齿的同时,大多数河南人认为这种歧视是不公平的。多数采访者表示,河南近年确实有坑蒙拐骗现象,但毕竟是很少很少一部分,不能转嫁给整个河南人。他们也理性地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由于历史原因和目前经济不发达等因素,河南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河南人要学会自我反省,从自身作起,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以比其他地方更诚信的行动方可改变业已在人们心目中扎根的成见。”他们相信歧视河南人的人只是少数。

  文化生态需要多样性

  同在一个地域,人们之间天然地存在亲近感,这种现象早就存在。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所说:“中国人的地域性,有一个很长的传统,比现在突出得多,清末和民国初年的会馆制度就是一个代表,比如毛泽东、鲁迅都曾暂住在自己家乡的会馆。当时社会流动的基本环节就是,同乡聚集,包括在海外,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

  有人评价说,地域歧视就像流行病,一不小心,任何人都有被感染的危险。这种地域歧视心理,与国人中间普遍流行的拿弱者开涮非常相似。只要有过工作、学习经历的人大都经历过,在每个狭小的圈子里,总有一个“倒霉蛋”成为同事、同学经常用以开玩笑的固定对象。推而广之,在一个国家里,经常有一些地区的人民成为同样的“倒霉蛋”。遗憾的是,平常很少有人和这种玩笑式的地域歧视较真,结果反而纵容了这种可怕的地域歧视流行病。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地域差别是必然的。中国人常说“北人厚相,南人精明”。小而言之,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等说法。另外还存在一些看法的差异。比如一般人都认为上海人很精明,但在上海人看来,潮州人更精明,所以上海有“潮州门槛”这样的话。

  地域的差别会表现在文化上,譬如某地较奢侈,某地较节俭,某地尚文,某地尚武。在中国,不仅在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而且各省之间以及各省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突出的,通常有三秦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湖湘文化等的区分。

  文化的差别无所谓优劣。一般而言,人性的共同优点与缺点,各地都有,没有那一个地方的人只有高尚的品质,而另一些地方的人却只有卑劣的本性这样的情况。尤其是人的性格方面,更不能随意下定论,说某地的人如何高尚,某地的人又如何卑劣。人性在许多方面是共同的,要说优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许多民族都有,要说缺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也不是那里的人都能避免。

  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差异,就容易造成文化误会。“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文化都容易造成误会。北方人请客,摆一桌子,不把你灌醉不罢休,这在南方人看来是虚伪和摆谱儿。相反,在上海吃饭,北方人觉得就那么一点点菜,觉得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大家都认为自己很实在,对方很虚伪。这和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有关。”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容易导致误会,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他就觉得你吃内脏很可怕。因此与其说是歧视,不如说是因误解产生的情绪。”

  有关歧视:

  除了地域歧视,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的歧视

  性别歧视

  2004年7月初,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公司卷入一场有关性别歧视的“集体诉讼”,涉及女雇员160万人;无独有偶,华尔街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在今年7月同意向因性别歧视而提起诉讼的女雇员赔付5400万美元;在我们身边,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工作难找、女性就业难的报道屡见报端;性别歧视成了职场的焦点之一。

  新华网据南京4月11日电报道:南京某高校的一位女研究生小李最近到一家单位面试后,为遭遇到的性别歧视愤愤不平:应聘部门负责人明确告诉她:“你的条件完全符合要求,我们部门也十分需要人手,但我们单位主要领导要求只进男生,宁可岗位空缺也不许招聘女生。”一位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多年的教师说,像小李这样在应聘中遭遇性别歧视的大学生为数不少,种种明里暗里的限制性要求,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统计结果,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增加到43.95%。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另据国内一所大学对2005届研究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超过7成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会优先考虑男生。这表明,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乙肝歧视

  2003年1月,浙江嘉兴大学生周一超报名参加了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公务员招录考试。周在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后,于4月1日参加了体检。4月3日,周一超因没有收到体检合格通知书,遂对录用工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得知因为他是乙肝小三阳而导致没有通过体检后,迁怒于负责招录工作的经办人干根华,起意进行报复,将其刺死。周一超被判死刑。

  2003年,安徽芜湖青年张先著从当地大学环境专业毕业,并于6月30日参加了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的是芜湖县委办公室经济管理人员,笔试和面试的成绩在近百名竞争者中排名第一位,然而在随后的体检中却被检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9月25日,芜湖人事局正式宣布:张先著因体检不合格不被录取。11月10日,张先著正式向芜湖市人事局所在的新芜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人事部门“歧视乙肝患者”。由此引发了受全国关注的“乙肝歧视”案。

  2004年10月15日讯山东省医药工业学校的58名新生入学没几天,就在学校体检中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学校“在无奈之下“将这58名学生全部劝退。被劝退的学生感到不解,法律和医学界有关人士也对学校的做法产生了质疑。

  在我们的社会中,怎么样破除各种歧视,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来源:东方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