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以建设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为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4:15 深圳特区报

  以建设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为目标

  体制创新和行业创新使深圳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始终稳定在高质量状态

  本报记者王慧琼通讯员周继强

  核心提示

  环境卫生作为城市“脸面”,其质量好坏最能体现一个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回眸深圳环境卫生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跳跃式发展“轨迹”:1990年,全国首次城市卫生检查中,深圳以总分第一冠“全国十佳卫生城市”榜首;1992年深圳获首批“国家卫生城市”;1996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999年《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2002年深圳获“国际花园城市”·····

  在荣誉肯后,深圳环卫屡屡在体制创新和改革上勇吃“螃蟹”,创造该行业许多个“第一”:成立第一家清洁服务公司;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清洁服务公司;第一个把市府大院的清洁卫生服务承包给外商;第一个将市政主干道承包给社会清洁公司;第一个让劳务工进入市政环卫系统;第一个对全市清洁服务进行招投标;第一个全国同行中获得垃圾处理最高科技奖等等。

  如今,无论是平常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检查还是不检查,无论是主管领导要求不要求,深圳市容环境始终稳定在高质量状态。深圳用行动不断证明建设“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的命题。

  重心下移强化监督

  搞好环境卫生,首先是政府部门管理要到位。

  1990年,在深圳创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过程中,深圳人开始着手考虑环卫层次的管理问题:这种靠群众式、运动式、突击式方式短期内确实可以提升环卫质量,但乱丢、乱吐等环卫管理是一项反复性极强的动态管理,环卫质量很难长期稳定;基层单位由于人才、物力、财力的限制,很难对各种环卫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查处,“条条管不到底、块块管不到边”的尴尬现象非常普遍。1993年起,深圳城管、环卫部门大胆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原来直接承担的清扫保洁等具体作业移交给区级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了“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的行业管理格局。

  重心下移了,检查考评却强化了。1995年起,深圳开展了“鹏城市容环卫杯”、“鹏城优秀美容师”竞赛活动,重点检查全市六区主次干道、公厕、垃圾站等环境卫生状况;出台《深圳市清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管理办法》,在环卫清扫、垃圾清运业务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级管理、末位淘汰制度;把市、区、街道、居委四级城市卫生管理分解为10项量化指标,逐级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实施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巡察市容制度,市、区、街道城管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每周巡察市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市区城管局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与协调。这些措施使市区城管部门各专业领域互动协调,形成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大城管格局。

  市场运作解决资金“瓶颈”

  深圳城市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清扫面积年均递增15%。1984年,深圳率先推动清扫保洁市场化步伐。这年5月,深圳市环卫处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首家清洁服务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该公司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有偿服务。1984年,市环卫处与香港合作,成立我国首家中外合资清洁企业——深圳志诚清洁卫生服务公司。之后,道路清扫、垃圾收运、楼宇清洁等环卫服务作业市场逐渐开放。目前,全市各类经济性质专业清洁公司已发展到300多家,从业人员从创办初期的15人发展到如今35000多人,年产值达到4.5亿元,承担全市80%道路清扫保洁和65%垃圾清运、50%的垃圾处理业务,深圳环卫已走上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过去我市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是“政府投资、事业营运”,财政负担重,建设速度慢。从2000年开始,采取“企业投资、企业营运”,企业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收取回报的模式,破解了资金制约的“瓶颈”,加快了垃圾焚烧电发厂的建设。至今年6月,全市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7座,日焚烧垃圾量达2670吨,总投资21.57亿元,其中由企业投资建成5座,投资金额18.77亿元。此外,还投资7亿多元建成现代化垃圾填埋场2个,简易填埋场16个,处理垃圾总量6290吨/日。

  我市还采取“企业投资、企业营运、政府补贴”模式,加快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从2004年开始,以公开招标置换形式,由企业投资营运,每平方米改造政府补贴200元至400元,把旧市场改造成“农贸超市”。截至今年4月,全市有48家农贸市场完成了升级改造工作,力争3-5年内把市内289个传统农贸市场分期分批完成升级改造工作。

  清扫保洁全覆盖

  从2003年起,市城管、环卫部门结合“净畅宁”、“梳理行动”等,连续推出了20多项清扫保洁创新措施,消除管理漏洞,构建一整套清扫保洁体系。

  在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时间方面,将原来间歇式保洁改为连续性保洁,一、二级路保洁时间由过去晚上10时延长至零时,三级路延长至晚7时。各区实行一条街道由一个单位负责清扫保洁,所有市政道路均由负责清扫的单位收取门店卫生费。同时,实现门前清扫保洁与道路清扫保洁时间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责任统一。这一措施确保重点路段上、重点时间(上下班高峰时段、节假日等)保洁人员到位,解决了“一条马路几把扫帚、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的问题。

  在夜间垃圾清运方面,规定门店垃圾夜间投放或收集时间,各承包的清洁公司要安排车辆进行一次夜间清运。这一措施确保了垃圾不过夜。与此配套,城管、环卫部门在财政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把原来清扫保洁外包单价由过去平均3元多/平方米适当提高到6元多/平方米。这为环卫清扫质量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方面,市环卫部门推出了交通设施的具体环境卫生作业标准,确定火车站、口岸等为严管区,制定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标准,确定直接责任单位,落实直接责任人。深圳还把以前“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赋予新内涵。一是“包卫生”,沿街各单位、门店要自备足够的垃圾收集容器,按规定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实行垃圾袋装化,做到门前“无垃圾、无污水、无蚊蝇”;二是“包容貌”,各单位、各门店前无乱摆卖、乱堆放、乱张贴等,三是“包监督”,各业主发现违规时要及时劝阻或制止,情况严重时应向管理部门举报。

  垃圾收运处理实行“四化”

  城市生活垃圾出路“终端”是如何收运、处理的。经过多年努力,深圳环卫逐渐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逐步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科学化。

  1986年3月,深圳环卫部门率先在滨江小区、通心岭小区进行垃圾袋装化试点,这一措施很快在全市得到了推广。从1998年起,深圳又在大头岭住宅区开展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2000年后在我市逐步推广。根据有关计划,2010年全市垃圾分类收集率、资源回收率将分别达到90%、30%。

  目前,深圳垃圾收运过程中,垃圾转运站作为垃圾处理的“首端”,正面临脱胎换骨的变革。从2003年起,深圳成立了主管副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确定在3-5年内,要以香港为目标,斥资1个多亿建设和改造全市4400多个垃圾中转站,市区快速干道、主干道(人行道除外)原则上应实行机械化清扫,今后3年机械化清扫率要分别达到40%、60%、85%。目前,60多座新型垃圾中转站已交付使用,其他330多座也将在近两年内建成。《深圳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基本要求》、《垃圾转运站选型设备技术要求》、《垃圾转运站建设指引》等相关配套政策也纷纷出台。

  在深圳,垃圾焚烧发电约占垃圾处理量的1/5。1988年,我市就建成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这是国内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之后,龙岗中心城、盐田、南山、宝安老虎坑等垃圾焚烧厂相继运营。龙岗平湖、宝安白鸽湖垃圾焚烧厂也将于今年建成投产。目前,全市日产生活垃圾10120吨,其中焚烧处理1907吨/日。这些厂建成后,我市焚烧处理垃圾将达到2670吨/日,占全市日产垃圾量的30%,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则达70%,焚烧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居全国之首。此外,下坪场填埋气体发电等工程也正有条不紊推进。

  城中村环境卫生显著改善

  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管理,过去一直是深圳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盲点”。自2003年我市实施“净畅宁”工程之后,市政府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颁布了《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连续两年召开了“城中村”整治现场会,并纳入深圳“十一五”规划,对城乡结合部“三不管”地段进行了重新划分,明确责任,落实“辖区管理责任制”措施,制定了《深圳市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方案》及城中村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治驶上快车道。

  根据有关方案,纳入整治的有340多个村,整治要求所有巷道路面重新铺设,100%硬底化;各类架空管线全部埋入地下;安装“四害”防治基础设施装置;彻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等。目前已完成整治验收城中村(社区)109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盐田梅沙、梅山和福田香蜜湖3个街道办已提前实现了城中村(社区)整治全面达标。在局部改建的同时,深圳还开始对一些时间长或破旧城中村分期分批进行重建或整体搬迁。目前,已完成30多个村改造重建审批工作,其中列入重建城中村37个,改造的城中村24个。5个城中村的改造重建任务已经完成。

  过去,我市城中村环境卫生多数是各村自行管理,保洁标准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环境卫生普遍脏乱差。2005年,宝安、龙岗两区农村实行“城市化”后,我市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全面推广专业队伍进村承包管理。目前已有97%城中村清扫保洁、93%物业管理、60%的绿化、除“四害“工作,均由专业公司承包,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