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有些护士站存在“糊涂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7:57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济南讯在省城某三甲医院住了21天,病愈出院时,原以为办完手续就能立即回家的张先生,拿到费用清单才发现,有几笔药费根本就没有用到自己身上……由于这家医院既没有按规定给患者提供医疗费用一日清单,也没有告诉用药量的变化,本来简单的医疗费用,到了护士站竟然成了一笔“糊涂账”。

  “总共输了三天血浆,一天两次,每次一袋,又没说用量有什么变化,怎么会出现
16袋这个数?此外,4支人血蛋白只用了2支,2支司美泰根本没用……”住院明细一出来,张先生马上就对上面列的几项药费提出质疑。护士长核对后表示:2支人血蛋白确实没有给病人用;血浆有贴在病历上的配型单,“不会错!”;但2支价值近150元的司美泰却“不知哪儿去了。”……拿着退回的800多元钱,张先生满脸无奈地说:“这只是能记起来的,别的就别说了!”

  本来清清楚楚的药费,到了护士站咋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据张先生介绍,此类情况他已经遇到不止一次了:2004年冬,他在省城另一家三甲医院肝病科住院期间,一项病毒感染检查,明明是个人带着血样到省医科院去做的,并在那里另交了费用,没想到出院账目明细单上,竟仍然有这项价格不菲的收费项目。从住院处再找回护士站,颇费了一番口舌,尽管护士长口头上承认弄错了,却就是不给退钱。“平常每天的用药及费用情况根本不给说明白,都是到了最后出院时才知道花的是啥钱,时间长、项目多,哪能记得清?……”张先生说。尽管这家医院在住院处、病房楼等处设置了几台自动查询系统,但由于常常围满了人,很难靠近;再说即使看了,那么多项目,也很难一一记下来。据了解,有的患者家属干脆自己专门建立了“明细账簿”。

  一位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于目前医院仍沿用原来的管理体制,在许多微观环节上还缺乏相应的配套、监督和制约措施,尤其像护士站这类直接与病人打交道的部门,尽管有“三查七对”等操作规范,但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药品、治疗收费后,能否真正用到病人身上,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流程,再加上护理工作细碎、繁杂,人员普遍配备不足等原因,往往给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带来可乘之机。因此,这些地方就更应该成为今后医院加强管理的重点区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