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邻里积怨四五年》续 化解邻里矛盾市民纷纷进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15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孙小娟)南宁市五一东路某单位宿舍的两家邻居,因琐事发生了矛盾,随后通过上下相隔的楼板展开“暗战”。昨日本报第8版报道此事后,记者对当事双方进行了回访。广大市民业纷纷发表看法,希望双方能心平气和地对话,不少人还为双方矛盾的化解支招。

  事情进展

  楼上希望“对话”

  楼下不愿“和谈

  楼上的谢先生感到有些委屈,他称当初“芒果事件”发生时,他不在场,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他认为事情早已过去,当事人之一——他的前妻也已过世,完全没有必要再计较这事。谢先生坚持说纠纷并非他家挑起的,最让人不满的是,矛盾产生后,刘女士似乎时刻都把矛头对准他家,有些事不是他们做的,也一并把账算到他家头上,让人很窝火。

  谢先生和现在的伴侣梁女士共同表示,如果楼下愿意坐下来协商,他们表示欢迎,谢先生的女儿强调,自己面临中考,两家的纠纷已影响到她的学习,希望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刘女士则对协商不抱太大的希望,纠纷多年,是非一言难尽,她还是想上法院分清对错。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宿舍区的一些居民,大家对双方的积怨早有耳闻,但都表示为了琐事闹红脸太没有必要。有人称,自己家里也经常听到有“嘭嘭”的声音,但日常生活再所难免,不能对邻居太苛求。宿舍物业管理处的两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双方都有和解的意愿,他们愿意再次派工作人员主持调解,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应该和谐相处才是。

  市民支招

  心平气和沟通

  从事教师工作的卢先生总结,这事明显是双方缺乏沟通引起的。楼下的刘女士最初发现问题没有及时找楼上反映,而是一直忍在心里,结果越忍越气,终于“火山爆发”。第一次接触就不给邻居好脸色,邻居心里当然有意见。纠纷四五年,双方也没有一次“心平气和”的沟通,互相存在误解和偏见,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卢先生认为,邻居间相处,生活中的琐事动不动就报警,或者上法院,并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楼房上下相邻,各家的生活习惯不相同,有影响是难免的,如果两家能够冷静地坐下来,互相检讨各自的长短,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管好自己的嘴

  友爱路某单位宿舍的王阿姨对处理邻里纠纷很有经验,她认为邻居之间最忌讳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而且处理纠纷最好就事论事,不能翻旧账,评论别人的隐私。她们单位有一对邻居原本关系不错,后来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发生了纠纷,其中一个家长便把对方的家事到处传,另一边听说后也“还击”,结果单位组织双方调解时,双方互相指责。同时,这种“口无遮拦”的行为也引起了小区其他居民的反感。

  王阿姨认为楼下的刘女士拿楼上认错的保证书到处给人看是不对的,这破坏了对方的诚意。

  “吃亏”能换来福

  医生黎女士认为,做邻居要学会忍让,有时候吃亏也是福。她回忆起自己的一段经历:2004年夏,隔壁新搬来一对外地的夫妻,喜欢流行音乐,每天到了深夜还大声开着音响,找一帮朋友在家里喝酒唱歌。当时她的老母亲卧病在家,对噪音十分敏感,她多次提意见也不见对方收敛,气得也想报警。

  一天,这对夫妻老家的父母从外地赶来,正好碰上儿子和儿媳不在家,坐在门口半天,很是可怜。当天傍晚她做好饭后,把老人叫到家里吃饭,年轻夫妻回到家千恩万谢,再也没有“夜半歌声”了。现在两家人关系十分融洽,有时候她做手术没空,小夫妻还常常替她接送孩子上学。

  编后:邻里矛盾如何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南宁市五一东路某单位宿舍的这两户人家显然不知道,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看法,不妨打本报热线,给他们支支招。编辑:王香菊作者:孙小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