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深圳岗贝村村民对不租房给河南人保持沉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9:31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讯 昨日本报报道了深圳龙岗爱联社区岗贝村村民不租房给河南人的新闻后,今日已是岗贝村居民小组给老屋内的住户发出的通知上写明的最后搬迁日期。截止到昨日晚上九点,记者了解到,老屋村内仍有大半河南籍居民尚未找到住处。对于拒绝租房给河南人,本地人则选择了保持沉默。对此,同样居住在岗贝村的河南籍居民,呼吁大家想想办法,帮一帮那些还没找到安身之地的老屋村居民。

  老屋村

  河南人大半没找到住处

  昨日下午4点,距离岗贝老屋村整改的最后期限还有一天的时间,记者再次来到老屋村门口,少数房子已人去楼空,但仍有大量居民在老屋村内正常生活。“我们都还没有租到房子。”面对记者的询问,很多老屋村居民无奈地解释。

  记者在老屋村内见到了前日采访时遇到的何女士,她正和丈夫一起往外搬东西。小何告诉记者,因为知道那个地方有房子,就是不愿意租给河南人,所以昨天她托商场的潮州同事出面帮忙租房,“没提河南人的事情,就同意租了。”

  记者在老屋村走访了一圈发现,没有租到房子的,基本上都是靠捡废品、收破烂为生的河南人,少数在附近商场工作或在工厂打工的河南人已经租到了房子,而对于老屋村内那些拾荒的河南人,未来在哪里安身还是一个问号。

  岗贝村

  最近突然无房可租

  在6月11日还贴满了招租广告的岗贝村口,记者看到很多招租广告的电话号码部分都已经被撕掉。而那些号码完整的电话再打过去,要么是关机,要么声称房子已经租出去了。整个岗贝村的出租屋仿佛在一夜之间人满为患。

  对于会不会租房给河南人的问题,本村的村民几乎集体保持沉默,他们见到记者,不约而同地选择避而不答,或者远远望见就绕道而行。老屋村居民中一名花姓女子指着老屋村口正在清扫垃圾的清洁女工告诉记者,上午她想商量租下该清洁女工的一处出租房,却被其以不租河南人为由断然拒绝。但当记者向这名清洁女工求证时,她当着花姓女子的面矢口否认自己有房出租。记者随后前往岗贝村村委会所在的小楼,试图联系村委会负责人,但楼内人员称村长“下班了”。

  由于老屋村的河南居民反映在西埔、太平等岗贝邻村也有类似遭遇,记者专程到太平村探访。在村口牌坊附近的士多店墙上,记者找到一个招租广告,按照号码打过去后,对方称表示有房源,当问他肯不肯租房给从岗贝搬来的人时,对方犹豫了一下,问记者老家在哪里。听到“老家河南”的回答,该男子随即问记者有没有上班,并表示只要有固定的正当职业就可以租下他的房子。

  对话

  向本报记者报料的河南人吴先生呼吁:

  希望能给我们多一些包容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在这边生活多久了?自己对这边河南老乡的印象如何?

  吴先生(以下简称吴):我来这边两年。现在自己开装饰材料店做生意。我认识的河南人,全部都有正当职业,有的像我这样做生意,有的在附近工厂和商场做工、跑运输,有的捡废品等。真的,你和他们打打交道就知道,很多人是非常憨厚热情的。

  记:你对本地人的印象如何?你觉得本地人和河南人关系如何?

  吴:我觉得本地人都挺好的。有了什么困难,大家都会相互有个照顾。我感觉河南人和本地人一向是相安无事。

  记:那么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会不会也和一些河南人的行为有关?

  吴:岗贝村有五百多个河南人,是这附近所有村子里人数最多的。说实话,哪里都有好人和不正经的人。我们确实也听说过,前不久,老屋村那边几个捡破烂的妇女偷拿了村里人家的东西。当时我们这些老乡都非常生气的,就是这样的河南人干这样的事情,让我们都觉得没脸。但问题是,有必要把我们这些正正经经做生意工作的都用“河南人”划定吗?一句“不租河南人”,挺伤人自尊。

  记:你们现在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

  吴:其实,村里整治卫生、拆迁改造,这些都是正常合理的,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既然已经住在这里了,大家乡里乡亲的,应该帮忙想想,老屋改造后从里面搬出来的这些人能不能帮忙安置一下,协调解决困难。现在里面住的很多人,特别是租不到房子的河南人,都是有老有小的。要不然,就按照程序,给有正当工作和职业的人登记租房。像现在这样,感觉就像在赶你走一样。

  记:这件事发生后,你们这些河南老乡有什么看法?

  吴:现在大家都很担心,会不会下面我们这些人也不让在这边住了?我们也想说一句,能不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给我们这些外来打工的多一些包容。毕竟,在外地谋生,谁都不容易啊!

  记者手记

  生存权不分贵贱

  老屋村清理,引出了原来居住于此的河南籍居民不知何去何从的问题。其实原本,这个问题与籍贯无关。当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追求和谐与更高品质生活的愿望,与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发展步伐的落后生活方式相遇,必然会有冲突和撕裂的痛楚。

  在几年前风行一时的妖魔化河南人风潮过后,“河南”成了敏感的字眼,似乎轻轻触碰,就会让河南人的尊严像玻璃一样轻易地被砸个粉碎。然而我们的本意并非凸现所谓的“地域歧视”,而是想关注那么一部分人最基本的生存——那些因为经济窘迫而不得不去租住房租低廉、环境恶劣的老屋村,并且因为缺乏基本生存技能只能以拾荒为生的,我们的同胞。当城市的发展终于要触及他们那个偏安一隅的小窝时,他们在勉为其难挣钱糊口的同时,突然又要失去居所。他们该何去何从?其实,他们亲近的是生命中最本质的部分——只是活着本身。若有奢求,可能是为了还在家里等着钱买种子化肥的亲人或者盼着学费去读书的孩子。生存权不分贵贱,然而生存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的确很艰辛。

  面对仅存在于极少数人心中的误解和非难,这些河南人应该坚强。而那些因为生活得比拾荒者好而蔑视他们生存权利的人,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对于一样凭劳动为自己活在这世上买单的人们,谁也没有资格去轻贱。

  采写:本报记者王莹王越

  (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