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青工杂志催生打工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2:54 深圳特区报

  溢兴顺时装厂丰富青工业余文化生活并让打工青年尽展才能

  青工杂志催生打工作家

  本报记者刘永新

  一位叫余巍巍的女孩文笔不错,这些年她主编了一份《溢兴顺文化》打工期刊,还利于工余写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还乡桥》。这样的美丽故事发生在宝安区公明街道一家叫溢兴顺时装厂的港资企业里。昨日,记者随团区委有关人员亲赴该厂,感受了这里职工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热情如火的团委、工会生活。

  原籍湖南的女青年余巍巍在厂里负责企业文化传播,也是厂刊和厂“电台”的主编辑和台长。余巍巍在来深圳前就曾从事业余创作,但苦于创作一直游离在生活之外的“不食人间烟火”境界。到深圳后她在溢兴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此再没有换过单位,她热爱现在的工作,火热的基层生活给了她源源的创作灵感,她利用工余时间写成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还乡桥》,受到宝安区文联、作协等老师的肯定。

  文学曾经是许多人年少时蕴涵在心底的梦,一本青工杂志《溢兴顺文化》,承载了厂里打工文学青年们的文学梦。这本杂志开有“管理故事”、“心理辅导”、“打工文学”、“学英语”等丰富栏目,由职工自己编创,读者群为本厂职工和周边青工。到今年6月《溢兴顺文化》已办到第37期,一位青工指着第35期杂志对记者说,他的散文参加了厂“企业文化周”上的“厂刊原创文学比赛”获奖了,奖金是一张100元钱的手机充值卡,他很高兴可以用这张卡把获奖的事告诉家乡的父母了。

  溢兴顺厂的团委、工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自1990年建厂以来,厂里入职的员工85%为青年,现有的3000余名职工平均年龄仅24岁。由于厂区距离繁华都市较远,附近文化娱乐设施少,厂里早在1999年就先成立了团支部,当时全厂只有12名团员。随后,工会、妇联、职工体协、文化技能培训部等组织也相继成立,他们共同策划、丰富青工业余文化生活,定期组织青工学习政策、法律、健康知识,帮助排解他们远离家乡的精神和生活烦忧。2000年7月,厂里正式成立团委,下辖十余个团支部,这是深圳市出现的第一个外企厂团委,给整个深圳的外企团组织工作制造了先例。如今,全厂已发展有四百多名在册团员、五百多名在册义工。

  青年人喜欢唱歌、跳舞,以前很多人下班后结伴到外面的娱乐场所找卡拉OK唱。为保证他们的安全,去年,厂里斥资100万元人民币兴建“职工休闲娱乐中心”,去年底建成,向员工免费开放,员工跳舞、唱歌、享受茶艺、开办聚会派对均不必交一分钱。丰富的文化活动使青工们的生活不再空虚,而因为所有中层管理干部均为从一线工人中通过竞选、考试择优提拔而出,大家自觉形成了争优秀、争上游的上进风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