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献给雪域高原的爱——记中铁建工集团的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12:0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拉萨6月18日消息(记者旺堆 通讯员赵剑会 郑会京)清清的拉萨河水翻卷着美丽的浪花,吟唱着古老欢快的赞歌,向世人传颂着一段历史记忆中的民族团结之歌--文成公主进藏。当历史车轮旋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拉萨河畔,中铁建工集团又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新乐章。

  中铁建工集团担负的青藏铁路32标段的拉萨火车站施工站址和线路,地处拉萨市堆
龙德庆县的柳梧乡,属藏族集聚地区,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建设者面前,语言不通,礼节不懂,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从民族团结和大局出发,深入到乡村,深入到藏胞家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铁建工集团青藏指挥部员工守则》、《参建员工管理办法》。对新来的员工和劳务分包队伍如何遵守民族风俗、高原环保等问题逐一规范,用铁的纪律约束参建员工行为。

  2003年3、4月间,大批队伍进入拉萨,随之工地夜校挂牌开课,对参建员工进行尊重“西藏民风民俗”、“爱护生态资源”教育,组织学习藏族文明用语,以及《青藏铁路拉萨站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指挥部与项目部、项目部与劳务队逐级签定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责任书》,明确规定在各项工程开工之前,没有环保措施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不许开工。在施工便道、取弃土场和施工营地内,坚持在便道及取弃土场两侧插上小彩旗作为路界标志,严格界定施工区域与人员、车辆各自的行走路线,防止了过往车辆对区域外的植被和藏族农民的庄稼造成碾压和破坏。在柳梧乡通往站场工地的道路上,中铁建工集团竖起树着一个高大的牌楼,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拉萨大地铸精品,青藏高原舞铁龙;路地共建拉萨站,藏汉人民一家亲。这既是他们对藏族同胞的承诺,又是对自己的鞭策。中铁建工集团员工参加青藏铁路建设4年来,在附近村庄进进出出无数次,与藏族同胞没发生一起不愉快的事情,始终和睦相处。藏胞兄弟把中铁建工集团的人看成是幸福的使者;中铁建工集团员工把他们当做至爱亲人。

  保护一方净土 奉献一片绿洲

  青藏铁路是一项世人关注的环保工程,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如何做好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一项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在距拉萨站不到200米的西边有一片50多亩的树林,格外引人注目,它郁郁葱葱,翠色欲滴。由于西藏气候特殊,地表植被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2003年4月,中铁建工集团为建站征得了一片土地,内有96亩林地,生长着约有2万余棵树木,这是高原上珍贵的绿色。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这些难得的高原绿色,指挥部提出了一个树木分批移植的方案,将车站附近的一片荒坡地改造成绿化区。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他们将荒坡地的堆积沙全部清除,随后又将施工地界内的腐质土用汽车倒运到绿化地内,仅此一项就倒运土方近十万方,并修建了灌溉渠。由北京市团委命名的车站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带领伙伴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绿化地内义务劳动,常常一干就到深夜,当同志们问起,他笑笑说道:“我们在建拉萨车站的同时,再为西藏人民造一片绿洲,一个铁路罗布林卡,着实是我们的荣幸”。目前已建成面积为100亩的绿化林,移植杨树4000棵、种植云杉树苗5000多株,红叶李等树苗3万株,总投资155.8万元。藏族兄弟抚摸着一棵棵树木,情不自禁地说,中铁建工集团又建天路又造林,是我们心中的“活菩莎”。《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铁道》报、《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报等多家媒体都给予了报道,盛赞中铁建工集团的环保意识和义举,也在自治区、在青藏线被传为一段佳话。之后,铁道部、国资委等领导来了,先后到此参加绿化地义务劳动,并亲自植树。2004年8月,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来到绿化地,欣然为题词:“绿化铁路、造福人民”和“青藏铁路纪念林”。2005年指挥部荣获自治区环保局“青藏铁路建设环保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的一天,中铁建工集团青藏指挥部两名员工在去拉萨火车站工地检查工作返回途中,当车行驶到柳梧段时,他们看见有3个年轻人手里捧着几只类似野鸭的小动物,神色慌张,两人意识到可能是捕猎者捕捉了野生动物,他们立即停车上前盘问。原来这3个年轻人是从市里返乡路上在拉萨河发现的水凫,捕捉到后准备带回家中美餐一顿。这两名员工耐心地对他们进行了说服教育,随后又开车到拉萨河边把四只小水凫放至河中,回归自然。当俩人看到小水凫在河中自由的戏嘻玩耍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危难伸援手 小事见真情

  2004年7月8日早晨5点多,柳梧乡南部山区夜间突降暴雨,山洪爆发,超出正常的排洪能力,致使低洼地的柳梧村部份搬迁房屋遭受洪水侵袭。十几户藏族村民的院落和房屋进水约0.5米,如不立即采取措施,那些土坯院墙和地基较浅的土坯房屋就随时面临着倒塌的危险。险情就是命令!党工委于深夜行动起来,及时组织了由50多名员工、8台大型机械的抗洪抢险队和当地乡党委、政府、村委会领导一起立即疏散转移危房中的村民,抢救受灾群众的贵重物品。安排调动机械设备,将原排水导洪渠去弯改直,加大泄洪能力,在导洪渠上架设了便桥。从市内及时购买了七顶帐篷,以供疏散村民安置急用,随后又将8万元救灾款送到了灾民手中。经过近一天的紧张抢险,受灾的村民无一人伤亡,财产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当中铁建工集团抗洪抢险队的同志们看到受灾的藏族同胞一个个转危为安,都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安置时,他们才满身疲倦地返回了驻地。事后柳梧乡党委书记拉珍把一面绣有“抗洪尖兵,救灾模范”八个大字的锦旗送给中铁建工集团拉萨火车站。她紧紧握住拉萨火车站领导的双手连声说到:“多亏你们的无私援助,才使我们的村民转危为安”。

  柳梧村离拉萨市较近,村民到市内探亲、办事、打工的特别多,人员流动频繁,而从村里到拉萨只有一条简陋的乡村公路,雨季时常常被冲断,给过往的行人和车辆造成交通障碍。看到村里交通的实际困难,中铁建工集团拉萨火车站领导便组织人员和设备,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将冲毁了的公路填平,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赞扬。后又修建了一座桥,村民们高兴地称它为“团结桥”。

  在离施工现场8公里处有一季节性河滩。由于多年淤积,河滩底面比村内公路高出2-3米,每年雨季来临,藏族同胞都要修堤筑坝以防山洪。为根治水患,造福当地百姓,中铁建工集团将此河滩选定为取土场。但由于河滩大面积取土后会造成水土流失。为彻底解决问题,指挥部派人7次到水利局,征求专家意见,并7次修改治水方案,真诚感动水利专家普布局长,他说:把老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还这样执着,我佩服。最终确定了在取土场内修建片石网笼拦沙坝的水土保持方案,得到了拉萨市水利局的批准,既为施工生产带来了方便,又为当地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世代居住在河边的藏族村民阿旺竖起大拇指:“铁路工人呀咕嘟!”(真好!)。截至目前,他们共为藏族同胞修建大小蓄水池4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支援铁路建设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了西藏的孩子们,每当 “六一”到来之时,他们总是慷慨解囊,拿出自己血汗钱,为那曲希望小学、柳梧村小学捐款,当捐款送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高兴地说:“工人叔叔呀咕嘟!”。

  

   努力共建拉萨站 藏汉人民一家亲

  为支援国家建设,当地政府、藏胞腾出车站建设用地1200亩,其中耕地900多亩。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何为失去土地的藏族同胞找出一条生存之路,中铁建工集团青藏指挥部从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主动替政府分忧,为藏胞解难,在拉萨站工地义务举办了建筑技能培训班,开设瓦工、油工、电工、管道工等工种,柳梧村33名藏族同胞参加了320时课时的培训。结业时,青年白玛赤林高兴的对记者说:“我学会了瓦工技术,就要当一名建筑工人了,我要用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拉萨市副市长欧国祥在培训班结业典礼时说:“这是中铁建工集团为我们拉萨市的藏族村民办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我们市政府和中铁建工集团友好合作,共同致力于拉萨经济繁荣的一个成功探索,一个良好开端,一个具体形式”。

  藏族同胞阿旺,全家4口人靠种田维持生活,拉萨火车站的修建,使他失去了维持生计的耕地,本来生活就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两个孩子要上学,妻子身体又不好,在进行拆迁户摸底调查时,指挥部发现了阿旺这个“特困户”,下决心帮他渡过眼前的困难,让他走上富裕路。

  在工程未开工时,指挥部首先把阿旺安排在驻地门卫值班,安排他妻子打扫驻地环境卫生,并在项目部为他们全家安排了比较宽敞的住房。开工后,项目领导又为阿旺找了一份夜间看守工地施工机械的活,还帮助他妻子建起了工地小卖部,使过去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阿旺,现在年收入已接近2万元,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已有一定积蓄的阿旺和妻子花了3.4万元高兴地购回了一辆小型客货车,又抽空跑起了小型客货运输。还常听他用生硬的汉语对人讲:“中铁建工的人真好。”

  几年来,在32标段工程施工过程中,先后使用了藏族民工5610人次,发放工费共计224400元,长期租用当地藏胞机械百余台,共付租赁费345000元,使许多藏胞由此摆脱了贫困。藏胞在劳动中致了富,劳动中学了艺。此举受到拉萨市政府高度赞扬,今年5月拉萨市授予中铁建工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时间淡化人的记忆,而历史却能记住这里发生过什麽。站在历史的角度,就能清晰地看出当时努力所具有的价值。

  经过藏汉兄弟的4年共同努力,一座雄伟的现代化火车站,高高矗立在拉萨河畔,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与见证。一条蜿蜒铁龙由拉萨站伸向远方,它向世界展示了西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心心相印,共同奋斗的壮丽画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