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小学生满口网络语言弄蒙父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6:24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贾晓燕)“真是个恐龙(难看的女人),简直看不下去,我呼呼(睡觉)去了。”昨天晚上,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看着看着电视,忽然冒出一连串怪话,让郑女士纳闷不已。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沉浸在使用网络语言的热潮中,经常把父母弄得不知所云。

  远在英国读书的小高,在MSN上聊天时经常写一些奇怪的数字,比如“886”、“94
”、“987”、“5”等等,令家里人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才明白,原来“886”是“拜拜喽”,“94”是“就是”,“987”是“就不去”,“5”是“呜”即哭的意思。

  今年25岁的李先生在新闻媒体工作,他几乎每天都会用网络语言写博客,比如“偶今天上班班,在灰常灰常远滴地方,奏发现鸟桌上有绿油油滴大纸盒,走近鸟才知道,是传说中偶最不稀饭滴粽子……”等等。乍一看,错字连篇,但细琢磨,又觉得挺诙谐,以至于李先生的朋友们每天乐此不疲地阅读,点击率非常高。

  据了解,最初的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游戏色彩,带有戏谑风格,如灌水(在网上发帖子)、斑竹(版主,论坛管理员)等。这种活泼可爱的表达方式,拉近了网络交流者之间的距离。后来,使用MSN、QQ等聊天软件的人日益增多,有些人为提高打字速度,随意敲英文、数字或汉字,因为只要音同,对方也能看得懂。渐渐地,就演变成现在由汉字、数字、英文缩写和汉语拼音字母缩写组成的网言网语,比如用“偶”代表“我”,用“ASAP”代表“越快越好”、用“CU”代表“再见”、用“3Q”代表“谢谢”,用“酱紫”代表“这样子”……

  现在,网络语言的普及速度很快。年轻人觉得新鲜、好玩,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尤为热衷,连日常生活中说话、发手机短信也都使用。部分中小学生也将其视为一种时髦的交流方式,有的小学生甚至已开始使用网络语言写日记,以防止家长偷看。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汪大昌表示,网络语言将缩略语、中英文混杂在一起,破坏了原有规则,是对现代汉语的一种冲击。但是,网络语言只是在一定范围出现,不可能动摇汉语语法的基本框架。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他们学会选择适当的场合使用,不必一味地排斥。RJ06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